30-40

什么东西在他的脑海里闪过,但是抓不住。

  一个时辰后,郑玄突然从榻上一跃而起,冲出院子,直奔肆舍的前堂,抓住掌柜,问到了初来相县时遇到的那对儒生父子的住处。

  父子应门时的态度已经不复当日,恭敬无比,显然知道了郑玄的名气。

  “想请问,郎君当时提到的,知晓历数的二郎君,可是曹家二郎,曹班?”

  年轻儒生点头如捣蒜:“正是谯县曹家的二郎。”

  郑玄心道,果然如此!立刻与随行的门徒道:“启程,我们这就去谯县!” ——

  另一边,曹班得到了能去颍川求学的许可,终于决定返回曹府,向曹嵩辞行。

  “父亲。”曹班走进正厅,她跟随她进来的两位少女,一个是她在曹府的贴身侍女阿姜,还有一个却是生面孔。

  曹嵩看着这个自己养育了十一年的孩子。

  她的个子不高,记忆中似乎总是比同龄的曹操矮一些,曾经来家中“观神童”的朋友们调侃,说两个孩子不像,他就会解释说,双生子不总是相像的。

  曹班和人说话时,总是会直视对方的眼睛,就像现在这样,可是当他看向曹班的双眼时,右眼那道伤疤,又很难不刺痛他。

  他知道,他们“父子”之间,必须由他先开口,他是想说些安慰的话,或者是氛围到了,他可能会和曹班道歉,她一定什么都知道了,从那双眼睛就能看出来。

  曹班一直都是聪明的孩子,她怎么会不知道呢?

  可是当曹嵩开口,所有关心问候的话到了嘴边的话,却变成了:“你如今年岁大了,还是莫要像孩童时那样,成日与侍女们厮混。”

  曹班笑了,目含星辰,仪态潇洒,让曹嵩都有了瞬间模糊性别的疑惑。

  曹嵩咳嗽一声,正色道:“我已为你谈好陈国的边氏的族学,既然你身体无事,择日启程吧。”

  他没有提及曹操要去太学的事情,也没有提及荀昱来信的事情。

  得知经学大家郑玄就在沛国,他的三子曹德也到了要启蒙的年龄了,他想学习那些世族,将孩子们送至不同的老师门下,这才是父亲所说,延续家族的方式。

  第37章

  曹嵩是万万没有想过自己会被拒绝的。

  虽然他现在为父丁忧,但是之前好歹也是九卿之一的大鸿胪卿啊!

  而且就算不在意他的面子,他曹家还有一个在颍川郡当太守的伯公曹褒呢,郑玄来到豫州不可能会错过人才济济的颍川郡,怎么想,他也不应该得罪曹家啊。

  他按耐下内心的不满, 虽然他年纪比郑玄大, 而且官职也比郑玄高,但是为了自己的爱子,老父亲还是豁出去了,主动向名师行礼, 问道:“康成可是对阿盼不满?”

  曹德今年六岁,梳着童子髻,母亲不在,他独自站在曹嵩身后,有点不敢见人,这若是寻常人家的孩童,那畏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有曹班这个神童珠玉在前,曹德这样的行止,放在郑玄眼里,就有些不够看了。

  郑玄摇头,睁着眼睛撒谎:“巨高有福分,家中的孩子一个个天资聪颖。”

  曹嵩看郑玄的表情不似作伪,一时半会有些摸不准对方的意思,又见郑玄穿的素净,恍然大悟,招呼管事来。

  没过一会儿,管事指挥四个仆役,抬进两个巨大的木箱进入正厅。

  郑玄看到木箱就有点嘴角抽搐,果不其然,箱子打开,一箱是满满当当的五铢钱,一箱则是一捆一捆的蚕丝布。

  见郑玄没有如他预料中被震撼动容的样子,曹嵩心下赞叹,名士不愧是名士,胃口也比他过往接触到的胃口要大,他拍拍手,又要让人抬箱子。

  郑玄猜到了他的意思,感觉备受侮辱,气得脸面涨红:“巨高何必这样侮辱人?”郑玄愤怒道,曹嵩想解释,被他打断了,“我不收徒,不是因为贪图钱财,或是因为巨高佳儿不够聪慧。”

  “父母疼爱幼子,这是人之常情,也不是我能置喙的,但是在对待晚辈的学业上,因宠溺幼子而舍弃有才华的兄长,这就好比割断已经挂穗的稻苗,而去呵护刚刚出芽的新苗,这不是为父为长的道义啊!”

  瞧郑玄这一番话说的,不是嫌弃钱不够,也不是嫌弃自家孩子没天赋,好家伙,话里话外,都是在骂他宠幼弃长。

  这幼是谁?曹德,那这长是谁?曹操?不可能,臭小子出城和丁家小子跑马去了,哪里能遇上郑玄呢?

  那就只剩下曹班了!可是郑玄怎么认识曹班?他之前不是在相县吗?

  相县!曹嵩这才想起,前不久沛国国相荀昱,莫名其妙传信问他,是否同意让自己的次子曹班去颍川荀氏的族学学习。

  荀氏族学是肯定比陈国边韶那边的族学要好的,边家的大本营不在陈国,旁支开设的学堂,肯定是不如颍川荀氏本家开办的。

  但是他已经和边韶说好了,连谢礼都已经让人带走了,怎么能食言呢?

  曹嵩当时这样想着,也就按着这个意思给了荀昱回信了。

  可问题是,郑玄怎么会为了这事情生气?他都不认识曹班啊!

  “康成认得我儿班?”曹嵩满肚子疑问。

  郑玄起身,一甩自己的长袖,一字一顿道:“倘若班能从我云游就学,不出十年,天下无人不识!”

  曹嵩哪里想到,郑玄会给曹班如此高的评价,等到他回过神来时,郑玄已经带着门徒离开了曹府,曹德在他身边拽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