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
己决定。
汉代一县国,相当于现代一个市,比市略小一些。
所以曹操相当于一出仕,就直接当上了一个市的公安局局长,而且这个市,还是首都洛阳!
当然洛阳因为地位特殊,除了北部以外,还有其他五部,共同管理京师治安,但是就算是首都公安分局局长,也不能不说这个起点高了。
袁绍的亲生父亲袁逢如今是京兆尹,虽然名义上是地方官,但实际上相当于京畿地区太守,是实打实的实权大官,而他的叔父袁隗,现在大鸿胪,也就是曹嵩当大司农之前的干的职务。
袁氏虽然也和中常侍袁赦来往密切,但是和本就是宦官养子的曹嵩一脉,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基本是士人派系,又因为手握《京氏易》的解释权,在士人中的人脉和声望都远高于曹家。
如今袁绍虽然没有举孝廉,但是他与弟弟袁术,在京师中都是声名鹊起的“新秀”,也是世家门政治投资看好的对象。
一直以来处处压曹操一头的袁绍,被曹操反将一军,心中难免嫉妒,但是他这么坦率地说出来,反而让人心中生不起怨恨。
曹操得意道:“我当洛阳北部尉,还需要钱财走动吗?那里至少一半都是我的旧识。”
曹操说的也不是假话,五岁那年,轰动京师的曹氏双子绑架案,袁绍也有耳闻,听说自那以后,曹家就与洛阳六部来往密切,旁人都当是曹氏一朝被蛇咬,所以关心京师治安,难道他们从这么早开始,就在为后代仕途作铺垫?
袁绍越想越气,也不愿意和曹操多费口舌,直接回到了家中。
正好“二叔”袁逢和三叔袁隗都在正堂,两人似乎正在争论什么,见袁绍回来,一起噤了声。
“二叔”袁逢其实就袁绍的生父,他是被生父过继到长房袁成名下的,但是袁成已经身故,因此袁绍平日里,还是得袁逢教育最多。
袁逢其实很喜欢袁绍的生母,但是迫于妻子的压力,不得不将袁绍过继,如今名义上袁绍要称呼自己为“叔叔”,加之早些年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旁顾,总令他觉得,有些愧对这个儿子,现在给袁绍诸多补偿,反而又让自己亲子袁术不快,真是两头讨好两头嫌。
袁绍知道袁逢心中有愧,因此也拿捏住这一点,直接向袁逢表示,曹家给曹操谋了好前程,他也想要。
袁逢听完事情始末,安慰袁绍:“以朝中局势,现在留在洛阳,未必就是好事。”
袁氏虽然有中常侍袁赦在皇帝身边,但是一旦党锢又起,天意难料,谁知道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袁绍却不认同袁逢:“可如果洛阳不好,大司农怎么会让疼爱的长子留京,而让失去宠爱的次子远走呢?”
原本袁逢是想耐心和袁绍解释的,但是听到袁绍提及曹班,突然就哑了火。
而袁隗这时的表情也突然变得很奇怪。
原本慈眉善目好“叔父”模样的袁逢突然跨下脸来,对袁绍道:“你还是少和曹阿瞒混,整日好的不学,坏的一沾就会。”
“这和阿瞒有什么关系?”袁绍不服,还想辩解,袁逢却已经背过身去:“你回去吧,总之叔父是不会害你的。”
这边袁绍前脚刚离开,那边袁隗立刻和袁逢吵了起来。
“呵,本初的叔父,怎么不敢和本初说真话?”
袁逢不语,袁隗拍桌而起,怒道:“说啊?你不敢和他说真话吗?”
“告诉他,你一个长辈,要用那样阴险地手段去夺晚辈的产业!”
“告诉他,你看上了曹班的格物院,于是和曹班的父亲一起,将这个不受宠的次子逐出洛阳!”
“我都羞于称你一声二哥!”
袁逢听到这里,怒极反笑:“二哥?”
“你还知道我是你二哥?我看你现在可是别人的二哥啊!”
比吵架,袁隗永远也比不过袁逢,他这嗓子一吼,整个院子都在震。
自袁逢从大哥袁成手里,接过一些他不曾知晓的家族产业后,袁逢的性格就越发变得阴晴难料,他常常不认可袁逢在朝中做的一些事情,的确,袁逢作为家主,肩上的责任原比他的要重,有些事情迫不得已他能理解,但是这次……
袁隗神情颓败,低声道:“我现在就书信,告诉曹班。”
袁逢冷笑:“你要是有胆子说,当面为何不说?”
袁隗惊怒:“你跟踪我?”
袁逢沉默不答。
“行,行,我现在就去写信,现在就去!”
袁逢轻声道:“已经迟了。”
“什么。”袁隗脚步一顿,回头看向袁逢。
袁逢神情淡淡的,直视弟弟的双眼,道:“命令两天前就下达了,你现在告诉曹班,他不会原谅你的。”——
张奂被皇帝免官时,已经年近七旬了。
按理说,这个年纪从太常的位置上被免官,基本就等于告别了职业生涯。
但俗话说,靠技术吃饭饿不死,张奂掌握领兵打仗这门技术,在这个战乱频频的年代,就相当于有了铁饭碗。
并州的羌胡还没解决,三辅一带的羌贼又率骑兵犯境。
张奂立刻被朝廷任命为镇西将军,再次领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