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自从一见桃花后(九)

孩子开始读书行善,他这一支便永远被宗家压着出不得头,犯了事情还要让他们顶罪。想要以旁支临大宗,黄家也得有些不同寻常的变化。

  当然,这变化来时,黄胜远也有些决断艰难。

  作为黄家干脏活的首脑,他与蒲家、陈家这些水匪的往来,比黄百隆想象的要深——当然这并不表示黄百隆失去了对族产的控制——作为莆田根系颇深的走私世家,黄百隆有着自己庞大的关系网,至于黄胜远,则是在十余年的管事生涯中,与部分格外心狠手黑的水匪有着更深的友谊。

  蒲、陈这些水匪造反之时,黄百隆稳坐钓鱼台,与部分人物进行切割,黄胜远却没有这般从容的选择,他与蒲、陈等人的联系一直存在,私下里也曾劝说过黄百隆,做好造反的准备。

  但黄百隆更加类似于此次福州城内几个幕后黑手的发言人,不到关键的时刻,是不会积极表态的。

  黄胜远也曾经想过将女儿嫁到宫里,倘若女儿乖巧受宠,那倒是不必造反了,黄胜远这一系旁支,也再不用看宗家的脸色。

  可惜,事情才动了意头,那边私下里接触陈霜燃这帮亡命徒的时候,女儿便被那位大宗师级别的凶人看上,受辱之后,竟然就死了。

  按照那位大宗师的说法,女儿是自尽的。

  这是黄百隆的错,从女儿小时,便让她进了族学,学什么女训、女诫,女儿学得挺好,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家闺秀,结果还没嫁人,便搞出这等事来。

  如此一来,进宫的路子断了,另一方面,与陈家乱匪来往的事情没法通天,兼且女儿死了还得罪了那凶狠的“虎鲨”詹云海,黄胜远焦头烂额。

  他事后当然也意识到,整件事情或许也是陈霜燃在得知他有意送女儿进宫后给他出的难题,可事已至此,还能有多少选择。他在做出决断之后,带了人到福州,决心将事情的手尾解决掉,在私下里他无比努力地为了陈霜燃的事情奔走、游说、串联,但整件事情也因此越陷越深。

  从昨日陈霜燃的人要求他亲自出手杀人作乱开始,黄胜远便明白,自己已经一步步的被对方拿捏住了,从一个入股的合作者,被人家使唤成了要冲锋的马前卒。

  晨风抚动,黎明的光芒正沿着院墙洒落进来,有头发参差斑白的同伴自外头进来,带来了报纸:“那小贱人说得没错,皇帝出兵,动手了。”

  “……哪还有余力。”

  黄胜远吸了口气,将那报纸拿在手中看了一会儿,之后放下。有些事情心中早有感觉,但拿出决断来,仍旧困难。

  “陈霜燃是个疯子,但官面上传的消息不会错,户部早见底了,皇帝的私房钱也早掏得干干净净,出兵赈灾,就靠着报纸上的这点节衣缩食?”

  “私下又有消息,初一皇帝宴请的有十余家,以刘家为首,打算倾家资支持朝廷救济灾民……”

  “说他娘的鬼话,初一我也在的,若有此事,我总能听到……”

  “……”

  黄胜远将报纸扔在桌子上,旁边的人没有说话,如此过了片刻,黄胜远站了起来。

  “……但你说的是,局势如此,是逼人站队的时候了。”

  他挥手唤来一旁屋檐下的一名年轻人,拍拍对方的肩膀:“立刻、收拾东西,最快的速度回莆田,找到你二伯,告诉他我们这一支的要上山了,人安排好后,与你二伯去找黄百隆,逼他做决定,你告诉他,我们在福州反了,黄家不干不净的东西,我们都会抖出来,他没得选,这边的皇帝要钱,也不会放过黄家……不管他跟不跟,你们上山。”

  那年轻人咧开嘴笑,随后双手一抱,行了个礼:“俺早想上山了。”

  “去吧。”

  他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年轻人朝着院门奔跑而出。黄胜远将身边的椅子一脚踢飞,那椅子在墙上轰的碎开,他在清晨的阳光下静静地站着,长长地吸了一口气。

  院落里众人身形顾盼、目光交错,有人将兵器抛掷给同伴,有的人将短刀配在了身上。

  “跟贺家的恩怨,大家都清清楚楚。”

  以贺远尘为首的贺家人,在莆田黑道上与黄家的厮杀往来,已有数十年之久。

  院子外头的街道上远远的传来人声,黄胜远的目光扫过。

  “当下,是杀人的时候了。”

  ******“……朕不想杀人。”

  阳光照耀下来,皇城的城墙上,君武一面吃早餐,一面在接见李光、胡铨。李、胡二人看着皇帝的早餐,如圣旨里说的那样,两个馒头,一碟咸菜,很是简朴。

  “……但是据刑部报告,自凌晨起,城内大大小小的械斗、行刺已有十一起,其中较为恶劣的、十人以上的寻仇厮杀发生四起……有人在凌晨行刺李频李先生未果,但在城南,大盗吞云刺杀皇商濮阳先生,如今已致濮阳先生重伤,御医赶过去了……城东亦有人潜入巡城司的火药库,幸被发觉,也引起了一场爆炸,此事你们过来的路上,当有察觉……”

  李光、胡铨一面听着,一面在心中叹气。

  “……其实,臣等求见,并非为城内此时的些许事情。”李光上前一步,“而是此次的许多做法,原本内阁尚在商榷,陛下不知会我等,未免有……专断之虞,此事,易让诸位大人寒心哪。”

  “哦,寒心了。”君武吃一口馒头,叹息中点了点头,过得片刻方才道,“所以,朕做的不也都是些小事么,武备学堂乃是区区一所学校,令他们出去做些事情,无需得到内阁首肯;背嵬、镇海二军开放边界,收留难民,这是战乱之际的应有之义,属于赈灾,也不算是什么兵戎相见的大事,至于朕呼吁节衣缩食、共体时艰,进入福建之后,不都是如此吗,朕做得到,诸位大人应当配合才是。”

&em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