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仁义之师

  “平南王自不会说谎,可他生性多疑,只怕陛下就是抓住了他的这一点,才给他下了一个套。”,沈云摇摇头,“朝廷派军出征时,我就心存疑惑,六年前吃了元军那么大一个亏,陛下又怎会重蹈覆辙,让十五万大军再一次轻易远离京师。”

  永王提出质疑,“以五万对十万,纵然是秦国公,也不可能打赢。”

  沈云又转过身来,望向西边,“想要打胜西境的战役,五万大军当然不够,可若只为阻敌,配合幽、冀两州的守卒,已经绰绰有余了。”。

  沈云话说得如此通透,就是永王父子再不精明,也意识到他们中计了。

  但姚崇还是有些难以置信,“为什么?陛下他为什么要这样?”虞帝姓姚,是他的皇兄,他们是一个祖父的堂兄弟,他的儿子,不也是他的后辈吗?

  姚吉则在心里更加记恨起姚泓,这个贱种,早该将其挫骨扬灰,否则又岂会有今日之事。

  似乎是在印证沈云的猜想,其账下又一名统领飞马来报,“将军,刚才禁军的宫大统领率军夺取了西城门,兄弟们未敢拦阻,他手中拿的有圣旨,属下复验过,的确是陛下亲笔所书。”

  “报,将军、王爷,城中各个公侯、将府皆已出兵,他们扬言......扬言要除贼平叛。”

  “除贼平叛?\"永王的脸色瞬间惨白,身体摇摇晃晃差点瘫坐在地上。姚吉赶忙扶住父亲,永王看向沈云,\"舅兄,现在该如何是好?\"

  沈云沉默不语,目光在城下的十万大军与城内逐渐燃起的烽火间来回游移。

  几人在城上谈话的同时,他早已注意到,陈明已分出士卒将金陵城团团包围。

  西门已破,兵败只是时间问题。

  自己行差踏错,死不足惜,可若及累家人......

  想到这里,他不禁看向永王,然后又在姚吉的身上多停留了几眼。

  陈明的声音适时传来,“沈将军,想必城中的情况你都已了解,我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如若再不开城,兵戎相见的后果,你应该明白。”

  不能再拖了,沈云告诉自己。他转头再一次看向自己的外甥儿,“吉儿,你带着你的三千骑兵从南城门突围吧。”

  姚吉一把拽住沈云,\"舅父!陈贼狡诈,岂能相信他说的话!\"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然陛下设下这个局,就是要我们死。横竖都是死,不如拼个鱼死网破!\"

  这个时候,永王开口了,“吉儿,听你舅父的话。事情还未到最后一步,谈什么鱼死网破。姚氏子嗣单薄,我不相信陛下会不念兄弟之情。”

  姚吉握刀的手微微颤抖,向着二位长辈行了一礼,然后往城下俯冲而去。

  “王爷,得罪了。”,沈云深吸一口气,“来人,绑了。”几名亲兵立刻上前,将姚崇按倒在地。

  城下的陈明似乎察觉了城上的变故,再次高喊:“沈将军,我的耐力有限,时不待人!”

  \"开城门!迎王师!\"沈云的声音响彻城头。

  随着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骑在马上的陈明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如无必要,他实在不想再启战端,非是他仁慈,而是西境有蒙古人入侵。

  内忧外患,于国于家都不是幸事。

  陈明把手一挥,“进城。”

  大军缓缓入城。

  沈云跪在地上,牵着被绳索绑缚的永王,向陈明跪拜,“罪将沈云参见驸马!”

  陈明居高临下,看着二人,“知道我为什么不让大军从西门入城吗?”

  沈云抬起头来,“驸马是忠志之士,兴的是仁义之师。”

  “没错。”陈明环顾四周,看向三军将士,“不管是栖霞营还是虎豹军,亦或是云鹰卫,都是我大虞的锐士。值此危难之际,吾等不去西境的战场上保家卫国、挥洒热血也就罢了,又怎可在这里同袍相残。”

  他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听得在场之人全都低下了头,只有永王一脸的不屑之意。

  陈明望着姚崇,向沈云问道:“世子人呢?怎么少了一个?”

  沈云再次跪伏,“罪将无能,被那姚吉跑了。”

  陈明微微一笑,“好一个舐犊情深,沈将军是个好舅舅。”

  这时,他身边一名统领忽然请命,“驸马,容末将其捉回。”

  陈明伸手拦阻,“世子身份尊贵,不可怠慢于他,我亲自去跑一趟。”

  ......

  \"驾!\"

  姚吉猛夹马腹,带领三千轻骑如离弦之箭冲向南城门。面临生死危机,他一刻也不敢停歇。姚吉回头望了一眼渐行渐远的东门城墙,眼中燃起熊熊怒火。“”

  “陈明,此仇不报,我姚吉誓不为人!”

  “世子,前方有人阻路。”,副将突然高喊。

  姚吉抬眼望去,只见前方旌旗闪动,弓弩手已张弓搭箭。他冷笑一声:“连广平侯这个老东西都敢拦我了。传令,随我冲过去!”

  三千轻骑奔腾如矢,箭雨袭来,姚吉或闪身躲避,或挥刀格挡,射向他的箭矢尽数落空。

  但他身边之人就没有这样好运了,轻骑踏过街道,留下一地哀嚎的士卒。<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