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渡水
sp;他的军队安营扎寨很有章法,一旦被他扎下营来,敌人就没办法冲破他的营寨。
他从未让匈奴人得逞,但自己也没有取得过重大的胜利。
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断地积累小胜利,然后转化为大优势,同时让自己的损失维持在最低水平。
与现代人不知道程不识相比,在西汉,人人都知道程不识是名将,因为他一生从无败绩。
这个人可以说得上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典型。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没错,诸葛亮就是继承了这种军事思想。
所以说现代好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会被历代军事家所推崇?
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站在古人立场,去了解古人对冷兵器战争的看法。
孙子兵法已经讲得很明白了: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并不是说诸葛亮仅仅是因为他的忠君,所以因为政治需要,就把他抬入了武庙十哲的行列。
当然,诸葛亮重视法令,重视基层将士的训练,这也和季汉的国情有关。
因为国力太弱,再加上大量没有纪律性的胡夷被抽取到军中,所以他不得不这么做,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说完诸葛亮,再来说曹操。
曹操的军队建设则是比较接近孙膑的军事指导思想:
重视将领的作用,能在战场上及时抓住战机的将领,才是好将领。
曹操会重视一部分军队的建设,但这仅限于精兵,不是全部,代表就是虎豹骑。
底层将士,只要能跟得上时代的平均水平就好了,不用全面加强。
所以我们在史书上看到曹操又收了多少多少兵,实际上那大多都是肉盾,算不上他的真正精兵。
关键时刻,他常常需要将领带着精兵扭转战争局面。
官渡之战败袁绍、南皮之战斩袁谭、关中之战破马超等等,都是这种战法。
这就需要将领要有很高的领军水平。
而同时代能跟曹操比领军水平的人,实在太少了。
事实上,曹操在赤壁吃了满嘴灰,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失利,也有战法的失利:精兵无法发挥作用,空有优势大军却反被击败。
一直以来的战法不灵光了,一时没反应过来,就只能“丞相何故发笑了”。
曹操的这种建军思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来的魏国军队。
这种建军思想,最大的弱点就是,敌人的将帅能力不能高于己方的将帅能力。
否则就算是自己兵力占优,战败的可能性也会比别人高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吃了亏之后,开始吸取教训,在汉中练兵讲武,苦练出一支精兵,然后司马懿要畏蜀如虎的原因:
士兵又比不过,统帅也比不过,虽有兵多的优势,但是也不太保险的样子。
既然如此,那我守不就完了?
反正魏国国力雄厚,耗得起,而且又有天险阻挡诸葛亮的全力发挥,怕什么?
最大努力地避免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同时利用自己的优势,拖垮敌人,不得不说,司马懿也是一代军事谋略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