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勾心斗角

却是病倒了,而且病情来得极快,倒下去没几天,就已经是手脚皆不能动,唯能口言。

  他自知命不久矣,便让人代笔,自己口述了一封奏章:

  “曾子有言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寝疾有增无损,恐命不久矣,盼陛下少垂省临臣之言。”

  “黄初之际,有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皆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又青龙年间,陛下令建陵霄阙,此宫未成,有鹊巢其上。”

  “此二者,皆谓魏之大患,不在外而在内,宜防鹰扬之臣起于萧墙之内。”

  “故老臣议,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棋跱,镇抚皇畿,翼亮帝室。”

  “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汉失其德,魏得而继之,方有天下。由此观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是也。”

  若是别人说起这种预兆之事,恐非所宜。

  但高堂隆身为太史令,专掌天时、星历,国祭、丧、娶奏良日及时节禁忌,有瑞应、灾异则记之。

  太史令言国之预兆,正是司职所在。

  高堂隆的奏章让曹叡沉默良久,这才叹息一声。

  所谓鹰扬之臣,曹叡自然是赞同的。

  只是让曹氏诸亲王立国掌兵,却非曹叡所愿。

  特别是那句“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更是让曹叡心里大感不舒服。

  更别说在这种时候,外有强敌侵犯,内有权臣拥兵,若是再让诸亲王立国掌兵,这是嫌大魏不够乱?

  只是高堂隆乃三朝老臣,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看在他一片赤忠之心的份上,曹叡本想亲自手写一份诏书作答,以示安慰。

  只是他久病体弱,诏书还没写到一半,脑门就开始突突跳动,眼睛跟着鼓胀昏花起来,让他有些难受伏在案几上。

  廉昭知道这是陛下操劳太过,体力不支,连忙让人过来扶着曹叡进入卧室休息。

  就在曹叡准备乘坐御舟东征时,孙权正手执马鞭,坐在马上,左顾右盼,意气风发。

  此次伐贼,乃是吴蜀两国提前两年就约定好了的。

  前年的时候,孙权造五百大钱,就是为了筹备钱粮。

  按理来说,今年蜀国出兵一个月,最迟不超三个月,吴国就要出兵北上。

  毕竟蜀国路程较远,比吴国提前一些时日,那也算是合理。

  谁知孙权却是生生拖了小半年,这才算是聚兵于巢湖。

  然后又在巢湖等了好久,直到得知蜀国的冯永已经是兵临河东,闹得魏国上下人心惶惶。

  孙权这才大惊失色,连忙领着大军渡过巢水,准备登岸。

  登岸之后,孙权还强笑着谓左右曰:

  “如今魏国大部兵力,皆聚于关中,与蜀人相持,合肥魏兵,乃是近年来最少,攻之正当其时。”

  这些年来,吴军年年北上,基本都是选在冬春之际,就是为了最大可能减少魏军精骑的优势。

  这一次拖延到深秋,孙权也不怕事后蜀人会派人前来质问。

  只是想到从蜀魏两地传来的消息看,冯永居然能领数万精骑绕道并州,直下河东,当真是惊爆了无数人的眼球:

  蜀人精骑,竟是恐怖如斯?

  吴国去年就从蜀国手里拿到了一批战马,孙权也算是对军中战马略有所知。

  骑兵为什么是最昂贵的兵种?

  不说骑军的各种装备,也不说战马所吃的精细豆粮。

  就拿战马的损耗来说,每年因为马蹄磨损,导致无法乘骑的战马数量,基本就占了军中战马的两成,甚至三成。

  若逢大战,战马乘骑过度,马蹄就会磨损得更快。

  前汉每有大战,总是十数万匹战马出征,最后归来,往往只剩下数万乃至两三万,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而冯永呢?

  从凉州到河东,转战万里,他的战马居然能跑过去!

  若非事实就摆在眼前,恐怕谁也不敢相信这世间竟有这等精骑。

  也正是因为谁也想不到冯永的战马能跑这么远。

  所以才没有人会想到他能绕道并州,南下进入河东。

  想起蜀国很有可能一口气吞下关中并州河东,孙权心里就是有些空落落的。

  按他与陆逊商量好的计划,蜀国就是再能打,但要攻打关中,怎么也算是劳师远征。

  而魏国又是经营关中多年,在占了地利人和之下,蜀魏双方很有可能会相持不下。

  魏蜀相持得越久,对吴国就越是有利。

  本来这个计划应当是能行得通的。

  听说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主力,与司马懿所率的魏军主力,可是在五丈原相持了半年。

  唯一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蜀虏悍匪冯永会从河东冒出来。

  洛阳的吴国细作确认了这个事情的真实性后,孙权就立刻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