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为难

胡人士卒小伙的目光也投向前方的魏贼,重重地点了点头,咬着牙,重新拉弦上箭。

  自己最大的那个儿子,已经四岁半快五岁了。

  按平城的规矩,六岁就可以上学堂求学。

  但胡人孩童,想要进入学堂,可不是说想入就入。

  要么是进入工坊,然后再通过工坊上籍。

  但想要上籍,又谈何容易?

  至少要等上五年时间。

  五年之后,还得达到入籍要求,才可申请。

  可是大汉从收复平城到在平城开工坊才多久?

  自己根本等不及。

  当然,想要缩短期限,也不是没有办法。

  胡女嫁给大汉边疆将士自不必说。

  胡儿入大汉军伍,立下军功,只要军功足够,同样可以直接入籍。

  按军功等级不同,保送一二三四个孩子入学,都是可期的——要是立下大功,五六七八个也没什么问题。

  乱世之中,军功最重,同时军功也是跨越阶层最快的捷径。

  不单单是胡人士卒这么想,汉人将士也是这么想的。

  “杀!”

  箭雨过后,汉军的守军,很快就出现在闯入鹿角的魏军面前。

  汉军守军身上的衣甲,早已是被污血所染,刀剑枪戟,不再闪亮,但却仍是锋利异常。

  大汉这几年在军中更换第三代制式兵器,这个时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若是换成以前,这几日的高强度厮杀,兵刃恐怕已经开始起卷,杀伤力也会下降。

  “贼子士气未堕啊!”

  站在大军后方的高坡上,看着抢入鹿角的魏军,再一次被汉军反推出来。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脸上都忍不住地露出惊叹之色:

  “西贼精兵,何其多也!”

  惊叹过后,他又皱起了眉头,凝重之色越浓。

  敌人越是强悍,对自己这边来说,越不是什么好消息。

  布局数年,终得上党,司马懿自然也早就探知,太原兵力空虚。

  故而他在进入壶关之后,并没有领兵向南,通过长子,攻取高平关,断绝魏延的后路。

  一是因为魏延乃是西贼悍将,又领军日久,万一逼得此贼据守高平关,自己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攻下来。

  二是因为相比于区区高平关,唾手可得的太原郡,则远远重要得多。

  取了太原,再挥军南下,堵死冠爵津谷,则西贼再难北上一步。

  而上党又有长子以为屏障,亦无可忧。

  此可谓弃小而取大是也。

  只是没有想到,明明兵力空虚的太原,也不知从哪冒出一支如此精兵,居然能以数千兵力挡住自己三万人。

  “贼子悍将,亦何其多也!”

  司马懿听着自己这边扔鸣金声,吩咐道:

  “去,派人去询问一番,对方主将究竟是何人。”

  “喏。”

  看到魏贼再一次退兵,却是没有立刻再组织第二波进攻,反是派人前来询问自己。

  王平哈哈一笑,故作轻松地对着左右说道:

  “吾与贼子,相攻数日,贼子这个时候才想起要问我之名,看来是尝到了我们的厉害了啊!”

  失去了大谷两边的山头险要,贼子又扫清了主寨周围的障碍。

  如今主寨只剩下最后一道壕沟和鹿角。

  若是今日再守不住,恐怕明日就只能倚靠营寨的栅栏了。

  要说将士们心里没有丝毫惊惧之意,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看到主将如此轻松写意,他们又禁不住地跟着笑出声来。

  笑声冲淡营寨上空的凝重。

  笑毕,王平看看左右,问道:

  “有谁,敢替我前往贼营一趟?”

  “末将愿往!”

  “末将亦愿往!”

  “由此观之,军中勇士,皆壮矣!”王平看到诸人踊跃,笑道,“未来数日,恐仍有大战,诸君何不趁机休息一番,再立新功?”

  他随手一指某位亲卫:“你且去,告诉司马懿,挡在他前面者,乃是大汉护鲜卑校尉,典军将军王平,及大汉诸将士是也!”

  “喏!”

  吩咐后,王平又抓紧时间安排防守。

  在众将得到军令离开后,王平的脸色这才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原来是司马懿亲自领军到来,怪不得贼军攻掠,如此凶猛。

  然后他又悚然一惊:司马懿在此,那吾得尽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