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章 年老昏聩

/>
  服侍的宫人一看潘夫人不太对劲,连忙问道:

  “夫人,你没事吧?”

  “快,快叫侍医!”

  潘夫人就是再没有经验,也知道出问题了,“我肚子疼……”

  宫人一听,连忙就要飞奔去叫侍医。

  幸好潘夫人身边,安排有生产经验的宫人,连忙叫住:

  “夫人这是快生了,不要叫侍医,先去叫产婆。”

  延熙六年十二月还有最后三天,吴国皇帝病情突然加重,在寝宫陷入昏迷。

  三天后,潘夫人在内殿产一子。

  此子也是孙权最小的儿子,孙亮。

  延熙七年,同时也是吴国赤乌七年,吴国的大朝会因为孙权病重,无法举行。

  大朝会可以因为特殊情况取消,但祭祀太庙却不能拖延。

  卧榻养病的孙权不能起来,于是派太子代替自己前往太庙祭祀。

  同时也有让太子在太庙祈祷,让自己的病能快点好起来的意思。

  孙和得了诏令,自是不敢怠慢,早早就做好准备后,摆车驾前往太庙。

  孙和年方二十,才是弱冠之年,又是刚被立为太子两年,许多规矩不太懂。

  要进入太庙正式祭祀,那是须得是吉时。

  孙和到了太庙,才知道时辰未至。

  不得已,他只能守在外面等候。

  此时冬寒未过,站在外面久了,还是有几分冷意。

  幸好,太子妃的叔叔张休的住所离太庙很近。

  张休顾承二人,原本因为全琮翻案寿春军功一事,被收入狱中。

  后来天子下诏,令有司重查此案,所以二人罪名尚未确定,不宜一直收在狱中。

  再加上两人都是功臣之后,这才又被放了出来。

  不过行动却是要受到限制,无令不得离京。

  得知太子在太庙外面等候,张休便派人前去请太子到自己的住处休息一番,也免得一直守在外面,不小心受了寒气。

  孙和一看时辰尚早,自然是答应了下来。

  他却是不知道,在他进入张府以后不久,一个探子也飞快地奔进了全府。

  “公主,太子去张家了!”

  听到被自己派去监视太子探子的回报,全公主喜得一下子就站起来:

  “好好好!我就料那他必定不识规矩,多半是会去见张叔嗣(即张休)。”

  与全公主坐在一起的全琮也是忍不住击掌道:

  “张叔嗣死期至矣!我看他这回往哪逃?”

  陛下这些日子一直没露出,又不见外臣。

  这寿春军功一案,有司也是一直拖拉,含糊其辞,没有明确答案。

  再看到张顾二人被放了出来。

  全琮便知道,陛下有可能是打算和稀泥了。

  此事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全氏子弟的军功会排到顾张二人前面。

  但顾张二人受罚估计也不会太重,最多也就是降职罚俸就过去了。

  顾张二氏估计也猜到了陛下的心思,所以张休这才敢请太子到自家府上。

  他们必然想不到,这一回,自己等人,是意在太子!

  “我这就进宫见陛下。”

  全公主是一刻也等不及。

  多拖延一刻,吉时就近一刻,太子就越有可能从张府中出来。

  事到临头,全琮反倒是有些担心起来:

  “陛下已许久不见外人,不知这一回入宫,能不能见到陛下?”

  全公主笑道:

  “我又不外人。再说了,今日可是正旦,陛下不见外臣,但不可能不见家人。”

  言毕,便出府登上早就准备好的车驾,前往皇宫。

  休养了三天才略有些精神的孙权,得知全公主在正旦入宫请安,果然让她进来相见。

  全公主关心地问了孙权的病情之后,脸上的担忧之色更浓,同时又愤愤不平地说道:

  “陛下身体有恙,太子代前往太庙祭祀,本当是恪守规矩,不然的话,既是对太庙不敬,亦是对陛下不恭。”

  “可是女儿听说,太子到了太庙,不愿多等,却是先行去了张叔嗣,也不知道是在商量什么。”

  孙权闻言,脸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

  “你说什么?竟有此事?”

  我让伱去太庙祭祀,是让你给我祈祷,你就这么给我办事?

  孙权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太子会如此大胆。

  全公主趁机道: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