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明原委,找上门去

  贺时年和吴蕴秋来到了围栏门口,那里停了一辆三轮车。

  车上有一只漆黑大铁桶,里面冒着烟,一阵烤红薯的香味扑鼻而来。

  一个老汉在车旁吸着焊烟,听着收音机。

  见到两人,老汉站起身,吐出一口浓烟。

  笑道:“娃儿,姑娘,来两个红薯吧,老倌的红薯可香可甜了。”

  两人一路跑来,确实有些饿了。

  但在这样一个地方吃红薯,贺时年无所谓,关键看吴蕴秋。

  “老伯,怎么卖?”吴蕴秋开口了。

  老伯打开了铁桶,从里面拿出了两个热气腾腾的红薯,说道:“一块钱一个,两个,给两块钱。”

  “怎么那么便宜?”吴蕴秋有些讶异。

  “自产自销,成本低。”

  贺时年见吴蕴秋接过了老伯的红薯,连忙掏出五块钱递过去。

  “老伯,不用找了。”

  “哎哟,娃儿,还没开张,找不开零,要不,我再给你拿三个?”

  红薯很大,两个,足够两人吃了。

  “不用了,老伯,够了。”

  老伯还想塞过来,吴蕴秋说道:“老伯,这里是干什么?怎么全给围起来了?”

  老伯闻言,怒哼了一声,说道:“当官不为民做主,老倌在这里卖红薯。”

  两人都听出了味道。

  老伯指着身后的这大片地说道:“看到没,左边黄土是荒田,右边黑土是良田。”

  “政府不顾老百姓死活,将两片地合并了,流转给了什么金昌农业,说什么要盖养猪场和养牛场。”

  “现在,这里已经开工了,老百姓的流转款却一分没拿到。”

  吴蕴秋问道:“既然已经动工,又为什么还没拿到补偿款?”

  老伯抽了一口烟,吐出烟丝,说道:“金昌农业自作主张,以每亩每年191元的价格流转这片土地,据说钱已经拨给政府了,我们村民却一分钱没拿到。”

  “金昌农业和政府一伙的,给的流转款价格太低了,完全就是坑老百姓!”

  “我们不同意,拒绝签字按手印,金昌农业就找人威胁恐吓我们,断我们的水,停我们的电。”

  “更可恶的是,还泼屎泼尿,政府还出面说,如果不听话,子女教育和外出务工都要受牵制。”

  闻言,吴蕴秋的脸色微微沉了下去。

  老伯所言,和信访材料中描述的如出一辙。

  贺时年补充道:“老伯,你说的政府指的是南坪镇吗?”

  老伯愤愤不平地说道:“当然是南坪镇,也就是钱大狗,这个官吃里扒外,占着县里的关系,在南坪镇只手遮天。”

  “拿着政府的工资,不为民办事,反而串通商人,薅村民的羊毛,我们都恨他不早死。”

  南坪镇党委书记钱大志。

  但在老伯口里,却成了钱大狗。

  足见,他有多么不得民心,多么恶迹斑斑。

  “老伯,我听说有人已经向上写了信访材料,有反馈了吗?”贺时年替吴蕴秋问道。

  老伯哼了一声,道:“我们去南坪镇,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官员让我们去信访局,去了信访局,又让去县委找信访办。”

  “我看呐,他们就是串通一气,故意的。”

  吴蕴秋这时笑道:“老人家,我听说县委已经收到了信访材料,相信县委一定会为老百姓主持公道。”

  老伯闻言,笑道:“要真能如此,那就是青天有眼,我们感谢县里领导,感谢党,要是解决不了......”

  “要解决不了,怎么?”

  “要解决不了,我们只能烧高香,让钱大狗喝酒喝死,抽烟抽死,开车撞死。”

  贺时年嘴角的肌肉一阵抽动。

  吴蕴秋看了一眼手中的红薯,已然食之无味,说道:“老伯,谢谢你的红薯,很甜很香,你要相信政府,相信党。”

  “唉!”老伯叹了一口气,继续道:“如果政府不提高流转款,按照191元的价格,老倌我也认了。”

  “我还等着流转款下来,给老伴儿抓药呢,要是这钱还下不来,我老伴儿,就只能等死了。”

  两人闻言,都有些动容。

  最后,怀着有些沉重的心情,两人告辞老伯,朝着那片土地走去。

  吴蕴秋蹲下身,分别拿了两种土在手中搓了搓。

  “果然是两种土,黄土黏稠不适合种植,黑土松软肥沃,是良田肥地。”

  就在这时,一个看似保安的人,提着一根橡胶棒走了过来。

  “你们是什么人,赶紧离开,这里是施工重地,要是磕到,刮到我们可不负责。”

  贺时年下意识上前一步,挡在吴蕴秋身前,说道:“秋姐,避免节外生枝,我们先离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