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个小转折!

  张建国看到很多毛茸茸的小鸡仔,都被人用厚稻草包着,挤在一个竹篮子里叽叽喳喳的发出并不大的声音。

  其实张建国想买母鸡。

  可是卖母鸡的人并不是很多,他看了一大圈都没看到,只有这些小鸡仔。

  这会天还没冷到下雪结冰,要是家里有母鸡,其实这些小鸡仔也能养活,给点小米啥的很容易养活。

  那种小公鸡,到过年的时候直接爆炒肉贼香。

  小母鸡明年春天,就可以下蛋了,就是养鸡需要不少粮食,很多人家吃饭都吃不饱,就觉得养鸡太奢侈了。

  “这些小鸡怎么卖?要是价钱好,我都买了……”

  张建国蹲下来他看到这卖小鸡的是一个年纪蛮大的老太婆,本来他还想讲一讲价钱,可看着老人手伸出来都裂开了,也就没吭声。

  二十五只小鸡给了七块五,三毛钱一只。

  带着这些小鸡,张建国又买了五十斤大米,还有五十斤的面粉,主要是想着今天有毛驴,可以多拉一点东西。

  他几乎买了半车东西,花了一百多块钱,可把张元顺心疼死了。

  路上还在埋怨张建国瞎花钱,因为他花了八块钱买了一个搪瓷罐子,打算用来装猪油的。

  看着是很漂亮也很大,但是要八块钱呀。

  太败家了!

  张建国没吭声,其实这两天他和父亲卖鲢鱼的钱都有上千块,腰包里鼓鼓的,只要他们不被人抓住,就这样偷偷地隔三差五的捞点鱼卖,那日子立马就能好起来。

  可是,很多时候日子还得悄悄的过,出头的房梁先烂,这个年代有时候还会有些运动,还没恢复高考,万事小心一点好。

  有毛驴走得快,天还没亮他们就到家了。

  下车搬东西的时候,好像听到点动静,有人咳嗽一声,把张元顺吓一跳,连灯都不敢点燃,那是悄悄的摸黑进的屋子。

  幸好这会有点月光,他们借着月光把大门给关上,先进了前面的院子,然后把板车放好,像四周看了看,没看到谁家点了煤油灯和手电筒,这才蹑手蹑脚的把买回来的东西都搬进屋子里。

  何玉芳这才点了灯。

  一眼就看到桌子上的搪瓷罐子,高兴的不得了,用手摸了又摸,真光滑真好看呀,用来装猪油那可是好东西。

  “妈,这解放鞋子,一人一双,回头你给妹妹们做两件衣服,我给他们弄了点棉布……”

  这年头衣服都不是买的,大多数都是自己缝的,或者用缝纫机做又快又好。

  村里有缝纫机的人家寥寥无几。

  “你买了小鸡,好,趁着天黑把小鸡放到母鸡窝里面,试试,看那母鸡能不能把这些小鸡带好,要是母鸡不肯带,那这些小鸡就要遭罪了……”

  何玉芳看着儿子带回来的小鸡,眼睛里满是笑意。

  农村人没有不喜欢养鸡的,因为没啥收入,鸡蛋能卖钱能直接换盐或者其它的东西。

  有人就笑那是鸡屁股银行,只要有鸡好像啥都有了。

  今天回来的早,何玉芳又给他们煮了鸡蛋,趁着许多人没起来,去溶洞里面把张建国买回来的板油炼成白花花的猪油。

  还多了一大盘油炸。

  何玉芳心疼男人和娃辛苦,一狠心在这油炸上面撒了一些红糖,等稍微冷一点味道小点,直接给他们吃。

  “你们多吃点,这一晚上没睡熬的也辛苦,可不能把身体累坏了……”

  何玉芳弄的手擀面,加了一大勺猪油,再撒一把葱花,让那擀面一下子变得香喷喷的。

  猪油让整碗面条变得无比的润滑,吃一口让人觉得异常的满足。

  还有红糖油炸,张建国咬一口又脆又好吃,他看着一边刚醒的美子眼睛瞪的大大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赶紧把碗里装的油炸递过去。

  “吃吧,赶紧尝尝,甜的……”

  这个年代的人缺油又缺糖,这油炸又有糖又有油的,实在是人间少有的美味,张红月吃的满脸都是幸福的感觉。

  这实在是太好吃了。

  “再吃个鸡蛋吧,我听说城里人,每天都有鸡蛋和牛奶,这样才能长的高,咱们没有牛奶,鸡蛋不能少,不然就长不高了,所以妈你可别小气!”

  张建国这话让何玉芳故意瞪了他一眼。

  这年代很多人家都重男轻女,有的家里生了闺女,都被扔了,甚至说夭折了。

  其实就是嫌弃是女孩子。

  可张元顺和何玉芳却没有这种想法,相反,他们对于家里的两个闺女,还是很疼爱的,只是家里原本条件太差了,就是想给孩子们改善一下生活都很难。

  现在家里有鸡蛋,自然是紧着这两个孩子。

  “这还用你交代?赶紧吃点去眯一会,今天还得上工了……”

  何玉芳叮嘱了一声,也忙着去看母鸡和小鸡。

  张建国去上工的时候,路上碰到杨雄,他老远就递过来一支烟,然后看着四下无人,就把昨天赵信把他们两夫妻找过去的事情说了出来。

  并且一再感谢张建国,说是要不是他,刘桂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