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

  在游戏里,这一切却简单极了。

  玩家们正在兴奋地讨论要不要出城去逛一逛,雁来站在顿多城的城墙上,眺望远方不知在何处的碎叶城,也忍不住心潮起伏。

  对玩家来说,这一切都只是游戏,新奇、有趣,但是不会有太多的感触。可是对她来说,每一寸新的地盘,每一片新的风景,都有着太过复杂的意义。

  龟兹城的死局,终于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被盘活了!

  正思绪起伏间,雁来听到了一个玩家的惊呼声,“什么,吐蕃人的援军到了?”

  她立刻转头看了过去。

  那个玩家心虚了一瞬,但很快又理直气壮起来,干脆朝她喊道,“雁帅,听说吐蕃人的援军已经到焉耆城了,我们怎么办?”

  “留一部分人在此处值守,剩下的人都回龟兹。”雁来说。

  大家都有默契的好处就是,她不会追究玩家的消息究竟是哪里来的,还会主动配合,问道,“还有别的情报吗?”

  “暂时没有了。”该玩家挠头,“有新消息的话,我们一定第一时间禀报雁帅!”

  雁来点点头。

  她问话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毕竟不能让玩家知道她这个“NPC”掺了水,其实也能上论坛。

  ……

  玩家爆发了一场大战,起因就是雁来说的那句话。

  留一部分人在此值守。

  其实留在这里也蛮好玩的,而且顿多城里也有很多任务,巡逻守卫、修缮城池,乃至管理城中的俘虏和居民,都是有奖励的,说不定还能触发葛逻禄人主动来攻打的隐藏任务。

  但是目前看来,打吐蕃应该是游戏这一阶段的主线任务,回龟兹,肯定有更多的战争、更精彩的剧情和更丰厚的奖励,谁都不想错过。

  但是顿多城,以及山下的大石城、拨换城,既然打下来了,那肯定是要派人驻守的。

  要不然不是白打了?

  虽然玩家倒也不是很介意反复攻打一座城市来刷奖励,但是已经占下的城池又被人抢回去,显得他们很无能哎!

  所以肯定是要有人留下来的。

  但是留谁,怎么留,就值得好好探讨一番了。

  至于探讨着探讨着就打起来,对玩家来说,也是很正常的事。

  反正友方单位,非战斗状态也打不死人,雁来就不去管他们。

  至于说主持公道?

  开什么玩笑,管理的精髓就是让下面的人将注意力都放在竞争对手身上,她这个管理者就可以袖手旁观了。要是主动下场,所有人的仇恨值都会集中到她身上,不管怎么分配都总有人会不满。

  还是打吧,打出来的结果每个人都服气。

  成熟的玩家就是要学会自己解决各种问题!

  不过最后解决问题的好像不是打架,而是几个主动站出来的高级玩家。他们联合出了个方案,制定了一整套颇为复杂的值班流程,内容主打一个雨露均沾,每个玩家都有机会在顿多城驻守,也都有机会去龟兹城参战。

  至于说能不能正好赶上战斗,那就看脸了,反正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开打。

  好在打仗也不可能只打一场,仍然是大家都有机会。

  这套方案还算能服众,很快就多票通过了。

  然后大家就收拾收拾,准备回龟兹城。

  其实玩家想要回龟兹城,有个更方便的办法。

  那就是死一次。

  这样复活时就能自己选择地图上的有复活点的城池复活了,按照距离远近,复活时消耗的声望值也会不同,而且死亡也会损失一定的金钱和经验,装备更是完全带不走。

  但比起跑图来,还是要方便得多。

  不过大部分玩家还是决定走回龟兹城。

  不仅是因为来的时候一直在赶路和做任务,没来得及好好游览沿途风光,打算回去的时候弥补一下,也不仅是因为雁来这个阵营首领只能走回去,他们要沿途护送,确保她的生命安全,最大的原因是——

  他们有马了!

  这应该算是这一回主动出击,除了地盘之外最大的收获了。

  难怪游牧民族这么喜欢主动出去劫掠,只是固守在城里的话,就算打赢再多场战斗,也很难有那么多的缴获。

  就比如说之前的龟兹城守卫战,总共杀死和俘虏了将近两万人,可是除了士兵们身上的铠甲武器和少量的钱财、酒水、干粮,就没有别的战利品。次仁斯塔撤退的时候,也将所有的马匹、粮草和辎重都带走了。

  这回主动攻城,不仅城里的粮草归了他们,葛逻禄人配备的战马也都落入了玩家手里。

  游牧民族的精锐骑兵,很多是一人双骑甚至一人三骑的,所以三座城池缴获的马匹,居然也差不多够每个玩家装备一匹了。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赶紧把骑术练起来!

  玩家们早就眼馋雁来骑着高头大马奔驰的帅气模样,正好趁着回去的这一路抓紧练习,以后再要长途奔袭,就不用再灰头土脸地用两条腿赶路了。

  经过拨换城的时候,正好遇到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