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层进行等级划分来分化。

  儒家的尊卑贵贱确实和种姓制度相似,但秦二作为君王却否绝了抑民……

  教育!

  秦二否绝的抑民不只是男尊女卑, 而是所有的尊卑等级。

  她推行的教育面向所有百姓, 这才是与之相对的“扬民”。

  所以秦二才会赞扬孔子的有教无类。

  ………

  嬴政看到了这种层层压制下的稳定。

  他不喜儒家的分封制, 却允许儒生入朝为博士。

  看中的,就是儒家的礼制能规训臣民。

  这个念头刚起, 嬴政看向秦二, 见她又恢复了先前的不喜不怒。

  华夏论和抑民的种姓制度全然相反。

  考虑到种姓制度文明断绝, 嬴政放下了抑民的念头。

  民弱,则国弱。

  孔雀王朝的覆灭, 就是最终的结果。

  【种姓制度顽固至此,要改变它就只有两种方式:一是高种姓内讧;二是外敌入侵。】

  【然而孔雀王朝并不是种姓制度的缔造者——孔雀王朝的开国君王就是高种姓造反,显然第一种方式下,即便王朝更迭也不会影响到种姓制度。】

  【第二种同样没用。就目前的考古发现可知,孔雀王朝的高种姓并不是原住民,也不是一成不变。】

  【没看懂。】

  【简单点说,就是哪怕外敌入侵,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外敌被种姓制度吸纳成为高种姓的一员,还是无法动摇种姓制度。】

  【……秦?】

  【这就是只有文明才能对抗文明。如果没有华夏论,你猜韩信打下孔雀王朝后会是怎样的发展?】

  【不对,用已经处在华夏文明中的韩信举例不太好想象,我换成没能形成文明的匈奴。】

  【如果是匈奴击败了孔雀王朝,成立匈奴王朝后,它会移除种姓制度吗?】

  只有文明才能对抗文明。

  这句话并不好理解。

  但天幕的假设简单粗暴。

  没读过书的黔首或许连题目都难以理解,但只要对权利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给出同一个答案。

  【应该……不会?】

  【确实不会。孔雀王朝有2500万的人口,军队为70万,当匈奴击败了孔雀王朝的军队,面对两千多万的人口,他没法治理就只能继续采用种姓制度。】

  【另一方面,成为第二种姓后世世代代都是高种姓,最高种姓祭司不管国事,在国家层面上君王还是实权最高的人。】

  【这就是文明对文化的同化作用。】

  【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突然有点明白秦二为什么愿意建档西域西南蛮的文化,却一定要抹去其他的文明了。】

  张良立即联想到匈奴对大秦的威胁。

  难道即便是扶苏上位,匈奴击败大秦,华夏也能同化匈奴?

  可那时还没有秦二的华夏论。

  没有形成文明的华夏,还无法同化匈奴。

  匈奴会以治理草原的方式来对待华夏的子民。

  这就是秦二不惜以大秦社稷为后世定正统、也要推行华夏论的原因吗?

  “秦二的格局跟当时的人就不在一个档次,她看得太远了。”

  张良不由得再度想起这句话。

  ………

  原来她是这么想的吗?

  嬴云曼默默神游。

  她留下西域和西南蛮的文化纯属私心。

  其他文明或文化——

  在21世纪待过的人,怎么可能对华夏之外的文化有好感?

  某岛的废水、某国的卖血中产、某族的……

  算了,不想了,想想就怒气上涌。

  这样折寿,不好。

  【既然祭司没有实权,那为什么它的等级在皇权之上?】

  【你还没发现吗?孔雀王朝没了会换批军政贵族,但不会换祭司啊。】

  【流水的君王,铁打的祭司。】

  嬴政立刻明白秦二对种姓制度的斩尽杀绝。

  该杀!

  尤其异族的祭司,一个都不能留!

  【因为另一个维持种姓制度稳定的东西叫做——宗教。】

  【这是什么?】

  【感谢秦二早早否了墨家的天志明鬼吧,就像儒家的贵贱尊卑发展到极致是种姓制度一样,墨家的天志明鬼发展到最后就是这种比种姓制度还要毒瘤的玩意。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