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决定

  晚上,张丹不在家里吃饭,她要去跟镇上小学的老师们一块聚餐。

  张丹回家时,手里拿着一摞书和本子。

  王苗好奇地凑过来:“妈妈,这都是什么呀?”

  “课本和教案。”张丹把书轻轻地放在桌上。

  “连教案都带回来啦。”王先骏看着桌上的课本,笑着说。

  “这一周我先跟着张文蓉老师学习,看她是怎么上课的,下个星期我就要去讲课了,到时候张老师会在下面看着我。”

  张丹呼一口气,有点紧张:“后面,我就得自己上课了。”

  “哇!”王苗惊叹,“妈妈好厉害!”

  张丹双手捧住王苗的脸蛋,揉着嫩嫩的脸蛋:“妈妈的小马屁精。”

  王苗身体往后仰,看向王先骏,嘴里喊道:“爸爸,快救我。”

  “还叫爸爸救你呢。”张丹把王苗抱在怀里,用力亲了一大口,“那可救不到你。”

  王先骏看着这母女俩,脸上不自觉地就有了笑容。

  当天晚上,张丹坐在床上看课本和教案看到大半夜。

  房间里的灯一直开着,王先骏闭着眼睛,睡不着觉。

  他满脑子都在想,在镇上怎么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挑着担子去村里卖货,是不用连着几天每天都出门的。

  往往是今天去这几个村,明天去那几个村,后天又转战到新的地方,大后天的话,再远些的地方两条腿难以走到。

  挑担子去周边卖货,去得太勤了,买东西的人少,卖出去的东西也变少了,走一趟下来还赚不到十块钱。

  这些都是王勇军的经验之谈,王先骏回忆着白天王勇军给他传授的“生意经”,想着想着就睡了过去。

  之后几天,王先骏将周边的村子都走了一圈,生意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平均下来抛开成本一天能赚二十来块。

  但他不能连着几天又一次上门卖货,于是,王先骏留在家里看小卖部。

  他看小卖部的第一天,这一整天下来,小卖部里就只卖出了三包香烟,其中一包,还是斜对面的张伯过来买走的。

  晚上,王先骏盘完账,又有点愁。

  他拿着本子算进价与收账,算利润,翻来覆去算了三遍,不自觉地咬着笔头,闭上眼睛,眉头紧皱。

  张丹正在看张文蓉老师以前写的教案,看久了眼睛有点酸胀,她一抬头就看到咬着笔头的王先骏,一下笑出了声:“你怎么跟我班上的小孩一样,还咬笔头呢?”

  王先骏放下铅笔,叹了口气。

  王先骏想来想去,觉得挑着担子卖货不是长久之计,这小卖部能不能做起来,他心里也没有底。

  要不他继续出去打工?当时选择留在家里,一是王勇军摔伤了腿,二是担心家里没人照看。

  如今张丹留在老家当老师,家里有个人能照应着,自己出去打工的话,咋说都比在家里赚得多。

  王先骏没有挑着担子去乡下卖货的这几天,他在家里闲不下来,一有空便整理货架,把那货架上的东西理了一遍又一遍。

  张丹这天中午回来拿落在家里的教案,一进来就看到王先骏拿着抹布在擦货架,那架子只怕比他身上的衣服还干净。

  当天晚上,张丹把教案和课本搁到一边,认真地对王先骏说:“你要是又想出去找事做,那没问题,要是想留在家里做事,那更好,我都支持,不管怎么样,你想做什么我都是支持的。”

  王先骏悠悠地叹口气,说道:“我再看看吧,想想办法。”

  想什么办法,王先骏没有说。

  张丹看着王先骏一脸愁容,也不再追问,只说:“有些事情急不得的。”

  又过了一天,王先骏去县城里进了一批衣服、鞋子。

  他回到家后,把厅房里摆货柜的地方重新捣鼓了一番,挪了挪位置,空出一面空白的墙来。

  在墙上敲上钉子,固定好两条竹竿,把衣服一件件地挂到竹竿上,又在衣服下面捣鼓出两排木架,专门用来放鞋子。

  留在家里,在镇上他还能做些什么可以赚到更多的钱?王先骏不是没动过脑筋,他想过做包子,看县城车站的包子铺,生意多红火。

  可镇上的人都是自己在家里煮早餐吃,想让大家掏钱出来买早餐,恐怕乐意的人没几个,这生意难做。

  但卖衣服鞋子不一样,镇上只有以前供销社改的那个小卖部在卖衣服,那里面的衣服样式单一,可还是有人买。

  特别是昨天镇上赶场,王先骏特意过去看了,短短半个小时卖出两件衣服,衣服利润可比那些小物件的利润高。

  王先骏进的衣服花样更多些,但每个样式都只拿了一件,还有小朋友穿的波鞋,每个尺码都只拿了一双。

  先进一批衣服鞋子试着卖,如果能卖出去,他再去多进一点货。

  王先骏还有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一说出来,正在吃菜的张丹,她筷子夹着的冬瓜片掉入了汤碗里,溅起几滴汤汁。

  张丹担任一年级的教师,教所有的科目,才上三天课,嗓子就哑了。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