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
;江芸芸有苦难言。
“老爷,回去吧,船要来了。”幸好,有个管家模样的人上前拦人,“博野很快就到了,我们先回去过年……肯定能想起您的好。”
那管家连哄带骗,连打带扯,终于把人带走了。
李兆先低声说道:“看来那个跑堂说的没错,真的是不情愿走的。”
江芸芸看着那老人慢慢吞吞上了船,笑说道:“说不定是报国之心不死,只是身体已经衰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呢。”
李兆先挑眉:“万一是坏人呢?”
江芸芸笑了笑:“那肯定不是一开始就是坏的人啊。”
李兆先不笑了。
江芸芸目送那老人颤颤巍巍地离开,嘴里和李兆先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突然一艘船靠了岸,没一会儿就看到一群人下了船,江芸芸眼尖,一眼就看到混在人群中衣着简朴的人,立马站直身子,开心说道:“师兄来了!”
两人立马逆着人潮走上去。
有一波上船的人,自然有一波上船的人。
“你说我还能回来吗?”那老人顺着人流,站在夹板上,突然回望着巍峨的城墙,脸上的愤怒不甘突然消失在脸上,只剩下怔怔的神色。
“四十四年啊。”他的声音被凌冽的北风吹散,连带着梳得整整齐齐的胡子也凌乱了,“一辈子啊。”
寒风凛冽无言,一切归于尘埃。
“归家吧。”管家扶着他,叹气说道。
第一百四十二章
刘大夏看着面前围着自己打转的小人, 忍了许久,终于还是冷酷无情出声赶人:“虽说你不用考试,但也不至于如此荒废学业。”
江芸芸停下脚步,眼巴巴说道:“没有荒废, 今日是休息日。”
小孩子眼睛又黑又大, 水汪汪的, 冬日的风吹得脸颊红扑扑的, 瞧着像个点了红点的糯米团子。
刘大夏莫名开始反省自己的无情,移开视线, 无奈说道:“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那个糕点拿去吃了。”
“这是我送给师兄的见面礼,不能吃。”江芸芸乖乖坐好,一本正经说道。
刘大夏又沉默了, 开始飞快反省自己刚才果然是太凶了。
他已经五十五岁了, 孙子孙女都有不少, 可这些年仕途一直起起伏伏, 除守孝那三年, 其余时间都在外奔波, 从广东到浙江,每次上任也大都孤身一人, 导致他的孩子都和他不太亲近。
第一次听到江芸的名字,是在老师的信中,老师说他收了一个小徒弟, 很小,才十岁, 可瞧着就跟七八岁一样瘦弱矮小。
第一次见到江芸本人时, 他正和同伴站在廊檐下, 隔着漫漫大雪,那双眼睛漆黑清亮,温和平静,瞧着一点也不幼稚。
刘大夏不过是匆匆一瞥,却一眼记在心里。
——他的小师弟,原来这般生机勃勃。
他那时就忍不住和自己见过的其他小孩比较着。
他抱过自己年幼的小孙女,粉雕玉琢的,小小一只,别人抱着都好好的,他一抱就哭得厉害,远远看到他就偷偷溜走了。
他也见过十来岁的小孩,不论男女,大都猫嫌狗厌,调皮得厉害,要是再不务正业点的,读书都坐不住,整日就知道游玩耍乐,更是没出息。
所以他一直对小孩不太喜欢,觉得吵闹幼稚,太耽误做事了。
偏,那个暮夏日他收到老师寄来的一本小册子,那个小册子上的东西千奇百怪,那些字他甚至都有些不认识,可偏偏这里面的东西让他治下百姓平安度过今年。
他才知道,这个十岁的小师弟是真的不一般。
怪不得老师这么看重他。
这个小孩和他之前的见过的都不一样。
刚才,李师兄的儿子把他送到驿站门口就找了借口走了,三年前除服回京时见过一面,果然还是正常小孩的反应,见了人就跑。
江芸则说要看着他安顿好才放心,拎着礼物,背着小手,溜溜达达跟进来了。
她在驿站上上下下走着,检查环境,嘀咕花草,还帮忙搬东西,抱着大被子健步如飞,和杂役说话都和和气气,见了人就是笑。
和之前相比,他长高了不少,脸上也有肉了一些,但身上依旧是勃勃的生命力。
两人此刻对坐着,相顾无言。
刘大夏是从未和这么小的孩子说过话。
江芸芸则是肚子里有八百个心眼子。
“师兄后面是有什么安排吗?”江芸芸开了头,热情问道。
刘大夏捋了捋胡子:“先去户部交述职折、功图册和文稿薄,赶在年前还要再去拜访一下几位同僚,之后便无行程了。”
江芸芸连连点头,没话找话:“十二月过半了,师兄的行程还是有些紧张的。”
刘大夏没说话,抬眸扫了江芸芸一眼,直接问道:“你还有话要说?”
江芸芸眨了眨眼,随后露出一个真挚的笑来:“我之前听老师说,您在考中进士后,翰林院本想要让你供职在翰林院,但您自己要求出任吏职,后来还选了兵部,成了兵部职方司主事,没多久又调升兵部职方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