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

sp; “对啊,先回家吧。”乐山赶小鸡一样把人朝着家里位置赶去,“等芸哥儿从黎家回来再说,你们不要操心大人的事情。”

  江芸芸走在街道上,两侧有不少店铺改头换面,但也有几家一直开着的老店,她一开始看到那些新店还有些陌生,可当她看到一座座熟悉的内桥,走到江都县衙门口,突然又觉得一切都熟悉起来。

  这一条是她一年前日日夜夜走过的路。

  从还未大亮的早晨到天色已黑的夜晚,她背着书箱,沿着长长的内城河不停走着,不曾停下来歇息一步。

  “没事的,说不定就是风寒了。”她看到一家药店的时候,小声嘟囔着。

  其实师娘身体不好,她早就知道了,不然当时也不会请茹老夫人来扬州看病,还住了一个多月。

  可临走前,师娘还精神抖擞的。

  不不,也不是精神抖擞的,听楠枝说三更半夜的时候咳嗽过好几次的,连小辈都惊动了,可见动静不小。

  那个时候入冬了,她说是风寒了。

  黎楠枝和江芸芸都信了。

  入冬风寒,也是常有的事情。

  师娘和老师同岁,年纪大了,抵抗力不好。

  江芸芸经过扬州府,走过观音庙,穿过太平桥,最后站在新桥边上,绕过这个祠堂的后面就是黎家了。

  现在是正午,初春的太阳还带着寒意,江芸芸匆匆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缓缓吐出一口气,揉了揉脸。

  “没事的,说不定就是风寒呢。”她把自己的脸用力搓了搓,然后才抬脚走入那条小巷。

  她下意识抬头去看。

  巷子口的那盏灯笼不见了,是了,那是只有江芸芸快下学时,黎叔每次都要提早挂上去的,有时是冬天,外面还要罩着透明的防风罩,免得一会儿就被吹灭了。

  江芸芸盯着那个位置看了好一会儿,半晌没回过神来。

  是师娘提议的,她总是很细心,能及时发现江芸芸的窘迫,悄无声息地给读书完的她递上衣食,后来又发现她的衣服总是短一截,就总是找借口给他做衣服,一年四季都不曾少过,就连她去了京城,也还有一份,年年都送过来。

  她是很感激的。

  微风细雨的关爱,无微不至的爱护。

  两辈子的江芸芸在黎家,在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老夫人身上看到了。

  她茫茫然地走了几步,冷不丁想到。

  老师和师娘年纪大了,没来接她。

  那黎风呢?

  家里现在这么忙吗?

  “芸哥儿。”身后传来耕桑的声音,“原来你在这里,我刚去码头找你,听说已经下了一波人了,我还以为错过了。”

  江芸芸回过神来,怔怔扭头去看他。

  耕桑站在背后,看着她茫茫然的样子,笑问道:“原来您在这里啊,是来接你娘的吗?”

  江芸芸仔仔细细打量着他,见他神色正常。

  “怎么了?”耕桑摸着脸,笑问道。

  “没,没事。”江芸芸呐呐说道,“我是来看看老师和师娘的。”

  “老夫人风寒了。”耕桑神色如常地说道,“走累了吧,快去屋里坐坐,我去请周夫人出来。”

  江芸芸见他如此镇定,心中悬着的石头突然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来:“嗯,那我等会去看看师娘。”

  “我来接您的时候,老夫人刚吃好药呢,估计正睡着呢。”耕桑笑说着,“还是等您过几天收拾好了再来吧。”

  江芸芸哦了一声:“那我明日再来。”

  “行啊。”耕桑笑说着,“李叔,去二院请周夫人来,芸哥儿来接她归家了。”

  江芸芸看着院中熟悉的一切,突然指着那株梅花说:“这株梅花还好好的呢。”

  “可不是,老夫人说是什么绿梅呢,要我们好好照顾呢,就是今年没开花。”耕桑遗憾说道,“老夫人念了好久了。”

  “瞧着长得真好,说不定养几年就开了。”江芸芸摸了摸枝干,笑说着。

  “是啊,也不知道要几年。”耕桑低声说道。

  “芸儿。”拐角处传来周笙的声音。

  江芸芸顺势看过去,不由眼睛一亮。

  一年多不见,周笙丰腴了不少,眉目间的胆怯一扫而空,温柔多情,笑脸盈盈,身上穿着浅绿色的衣裙,头戴一根银簪,简单温婉。

  “娘。”江芸芸笑着迎了上去,嘴甜说道,“这衣服真好看,穿绿色真好看。”

  周笙点了点她的额头:“促狭。”

  江芸芸笑嘻嘻地挽着她的手。

  “就不多送了。”耕桑笑说着。

  “回去吧。”周笙温声说道。

  “我明日来哦。”江芸芸快乐地摆了摆手。

  耕桑笑脸盈盈目送他们离开,再关门时,脸上笑意缓缓消失。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