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0
作响,听得他不禁略微敛眉。
“为何这样久才来看我?”她仰起脸望着他,眼眶有些红了,却并非是出自伤悲。
倘若裴璋再要像他们相识时那般去外郡,那她岂非要被在这宅子里关上大半年?
她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咽下心中的愤然和惶恐。
“不过四日而已。”
对于她所有黏糊依恋的举止,他似乎总有着用之不尽的耐心,并为之感到愉悦。
阮窈状似失落地摇头,一桩桩数给他听。
“窗外的树叶晃动了二千七百二十三次,鸟雀鸣了一百四十八声,烛灯流了七十四滴……”
裴璋看了她一眼,唇角抿了抿,一声低低的轻笑从喉间溢出,形如桃花瓣的眼也就此敛去两分冷意。
“今日是中秋,你可想出去吗?”他很快止了笑意,温声问她。
“原来已经是中秋了吗……”阮窈低低呢喃了一句,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一年月色最明夜,灯火可亲,本该与家人闲坐。
然而下一刻,她察觉到裴璋正望着自己,再来不及多想,只连忙故作欢喜地点点头,立时便要朝屋外走,手臂却又被他握住。
她疑惑地抬头,见他凝眸打量着自己的发髻,很快又不紧不慢地牵着她重新坐下。
裴璋为她除下满头珠翠,继而甚至还细致地编起发辫来。
阮窈愣了一会儿,想不到他还会为女子编发,“公子难不成还学过梳发?”
他手上的动作一顿,话语里有几分失笑,“自是不曾学过。”
似是看出她的不解,裴璋又同她说道:“儿时常看侍女为母亲编发,大抵知晓该如何做。”
他的十指初时仍有些生涩,可很快便流畅起来,好似当真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阮窈自小就最是不擅长这些,实在不明白怎会有像裴璋这样好似一点即通的人。
可这世上哪有事事尽如人意的道理,像他这样的天之骄子,也会有何苦寻不得的东西吗?倘若让他也感受一番受制于人、力屈计穷的滋味,他又会作何反应……
“可是感到痛吗?”见她忽然不吭声了,裴璋又问了句。
阮窈迅速回过神来,若无其事地否认了。
他将她发上的发钗卸去了大半,连臂上的镯环也是。
“窈娘生得妙丽,本不需脂粉污颜色。”
这兴许该是旖旎的情话,可从裴璋嘴里说出,却显得平淡而古板,好似只是在真心置评某种花开得正娇灼。
而在阮窈听来,更觉得有几分不愉快,仿佛自身的梳妆打扮都仅仅是为了他一人而已。
倘若自己就是喜欢珠光宝气呢?
她在心里嘀咕了两句,脸上笑了笑,随着他出屋。
夜风阵阵吹拂,卷开了马车的帷帘。馥郁的丹桂气味不绝于缕,暗香随着月色而浮动。
能够暂时离开那处沉寂的宅院,阮窈心中总归是欢喜的。只是不知裴璋再来看她会要隔多久,她今夜必要好生哄他一番,若是有机可循,能再为自己多争取些什么,也是好的。
街上游人如织,马车无法再行驶,很快便得下车步行,阮窈便将帷帽细细戴好。
她本还诧异于裴璋如何肯带自己上街,而后见了街道上的景致,这才了然。
已是夜里,满城花灯高悬,流光溢彩。男男女女各自结伴游玩赏灯,若是到了桥下或是略窄些的小巷,人潮更是拥堵。
阮窈本就戴着帷帽,在这样的夜色中与他并肩而行,就如一对寻常夫妻,倒也算不得很显眼。
一路行到河边,水面上浮有水灯上百盏,灯火氤氲,将河道点缀得如同九霄银河,景色甚美。
她掀开帷帽的一角,正偷眼瞧着,就被裴璋往另一条路上引。
“此处太过拥挤,随我来。”
“公子,我们不放水灯吗?”阮窈迟疑了一会儿,还是问了句。
卫国每逢中秋,人人皆要拜月神、燃水灯,倘若不曾外出那便也罢了,可既然已经来了此处,又是何故不做。
裴璋看了她一眼,耐心地问道:“窈娘不是不相信许愿之说吗?”
她怔了怔,心中瞬时间感到一阵古怪。
她的确不信,可生而为人,倘若只做自己笃信的事,岂非无趣至极?更何况如此良辰美景,常人便是为了应景,也大半不会像他这么想。
只是阮窈也不会为了这等事与他起争执,毕竟他们又不是真的夫妻,她很明白自己应当做什么。
“公子说的是,我不过是随口一言,那我们走吧。”她很快收拾好心底杂乱的思绪,讨好地摇了摇裴璋的衣袖,嗓音娇柔。
隔着帷帽,他应当望不见她的神情才是。
然而裴璋却沉默了片刻,似乎又带着她向河边走去,淡声说道:“你若想放,倒也无妨。”
他竟真的领她买了两盏灯,随后来到一处略偏点儿的河岸。
阮窈索性卷起帷帽,也顾不得什么仪态,半蹲在岸边,低头摆弄着手里的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