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

沉默了一会儿,一颗心最终还是沉沉落了回去。

  “人没事就好。”

  二人相识不算久,可齐慎一直待她很好,自己也曾是心甘情愿想要嫁给他,还一同商议过府宅的花苑应当如何修整。

  想到此处,她又幽幽叹了口气。

  篝火噼里啪啦地烧着,火光被风吹得摇摆明灭,映照出她眸中一抹莹亮水色,又极快地被她抬手擦去。

  *

  从洛阳到雁门,水远山长,中间还隔着邺城和晋阳等诸多城郡。

  前路茫茫,颠沛之人又何止是他们,整个卫国远比她想象中更要支离破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近年的战乱,愈是靠近北域,平民百姓反倒渐渐变少了。有法子的人早都举家南下,想要朝着洛阳迁移。

  然而这样做的人并非少数,山匪流寇同样如此,甚至会集结在没有兵守的暗路上,借机杀人劫财。寻常人死在半途上再正常不过,又哪里有道理可言。

  倘若家中有老弱病残,亦或是十分穷苦的人家,便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祈祷着边关将士能够早日退敌,好叫他们不必被迫离家、再遭磨难。

  阮窈一直是男子打扮,不敢轻易露出真容。即便如此,她还是害怕会有探子,所以即使阮淮有银钱,他们也极少去寻正经住处,多是餐风宿雨,夜里也难有睡踏实时。

  好不容易过了晋阳,他们来到距离雁门已经不太远的一个镇子上。阮淮想去采买些补给,阮窈便在不远处的官道旁等他。

  谁想他再回来的时候,面色青白交加,难看得很。

  “商铺冷冷清清,大多都关了……当铺倒还开着两家。”想起方才打听到的事,阮淮嗓子都有些发干。

  阮窈敏锐地瞧出他的异样,小声问道:“怎么会这样?此处距离卫军不远,应当比晋阳繁盛些才对……”

  阮淮拉着她想要离开,低声同她说:“旁人讲,镇子上原本有一户富庶人家,家中娘子常在镇子口施粥行善。然而……前几日涌入了一群穷凶极恶的难民……”

  讲到此处,他也沉默了一下,连嗓音都微微作哑:“他们没有赶上施粥,又见那娘子衣饰上佳,便结伙去抢。混乱之中,那娘子……被人推倒在地,待官兵来得时候,已经被踩死了……”

  阮窈沉默地听着,不知在想什么,许久都没有再说话。

  她身上的宽大衣袍无法掩住瘦弱身形,被风一吹,衣袖猎猎作响,像是某种古怪的哀鸣。

  *

  纵使连日赶路,身心俱疲,阮窈最为担心的事情却没有发生。

  有一次午夜梦回,她睡得迷迷糊糊,却蓦地听见裴璋在唤她。

  她不是什么贵女出身,名字是阿娘起的,取自窈妙之意,期望着她生得美好窈丽。可这样一个字,从他唇中说出,也莫名染上几分清冷,反倒削去了窈字本身的旖旎。

  睡梦中听到这一声“窈娘”,语调像是霜雪初化,又似珠落玉盘,敲得她脑子都震了一下,嗡嗡直响。阮窈连忙爬起来,这才发觉不过是一场梦。

  她再睡不着了,而阮淮也被她惊醒,二人索性简单拾整了一下,继续向着雁门赶。

  卫国疆域辽阔,雁门并非是最北之地,却是南下最为重要的关隘。眼前的城楼自不比洛阳高大,青灰色的砖石大小不一,只显得古旧而厚重。

  不久之前,刚有一队胡人进犯过临近的小城,雁门也因此军备森严。守在城下的兵卫神色冷肃,告知他们二人,如今想要过雁门,须得有晋阳所出的某种文牒,否则绝不能通行。

  战云弥漫,常人多是南下避难,又哪有自洛阳千里迢迢赶赴雁门的道理。若是本身就住在雁门的百姓,手中则另有能证明身份之物,也不会如他们一般被拦在外面。

  眼见着已经到了城下却不能入内,阮窈急得双眉紧蹙,小声同兵卫说道:“这位大哥……我与霍小将军是旧识。你若不能放我进去,可否帮忙通传一声……”

  可惜眼下她身上没有任何信物,眼见着天又快黑了,也不知霍逸什么时候才可能出入城楼,他们总不能就此等在这儿。

  求人办事,总没有白得的道理,阮窈向着阮淮使了使眼色,他很快明白,随之掏出银钱,暗中想要递给这守门的兵卫。

  “你们这是做什么?万万不可!”那兵卫想也不想就用手挡开,怒声斥道:“大敌当前,怎能行贿赂之事!若再如此就休怪我不留情!”

  阮窈险些被他的怒斥吓到,只能先行退开。她的眼神与阮淮对上,他眉间也满是无奈:“早就听闻霍家两位将军治下极严,恐怕这些法子是行不通的。”

  二人愁眉不解,才说了两句话,阮窈又被那兵卫给瞪着,便恼火地拉着阮淮再站远了些,直至望不见守门的人了,才开始小声商议后续要如何办。

  雁门的夏夜比洛阳更为清爽,也不似江南,即便日头落了山,空气仍是湿黏黏的。

  阮窈顺着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岭望出去,然后重重叹了一口气。

  他们好不容易才从晋阳过来,难不成又要原路再回去?可她觉着自己的身体实在是到了极限,万分不愿再奔波了。

  时辰已然不早,可这城门不知为何,灯火仍旧一片通明,似乎没有要关上的意思。

  二人无计可施,正欲离开,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喊他们。

  “小郎君、小郎君——”

  这声音略显沙哑,音调压得很低,且带着浓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