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站在高处感受风

  “铛~”

  “铛~”

  随着发条上好,巨大的机械钟携带着机械特有的感觉开始缓慢的跳动。

  一秒,又一秒,沉重而端庄。

  “声音比预估的要稍微响一点。”

  “不过倒也在误差范围之内,做的好!”

  站在钟楼下,朱厚炜略做评价。

  当初钟表这东西可是朱厚炜早就下发给工匠们的任务。

  虽然机械钟这东西精细、复杂,但对于跨时代性来说还略显不足。

  但作为工匠能力的提升培养,那绝对算是十分好使的。

  以螺旋型金属发条作为核心动能,由一系列大小不一精细无比的齿轮系统将动能传递给秒轮、分轮、时轮,最终驱动秒针、分针、时针以精确的速度分配在钟面上转动起来。

  看似简单,但为了达到这个准确的值,让跳动的误差尽可能小,减少使用后调试时间的需求。西山的工匠们足足花了数年的时间才将理论变成现实。

  而机械钟诞生的过程中,也催生了许多拥有良好数学、实操素养的工匠。

  没办法,就这N+1数量级的齿轮,没扎实的数学功底,根本就不可能让齿轮的走动趋于精确。

  这也是朱厚炜心中的一些小九九。

  与其开班给这些工匠讲什么理论,不如让他们边做边学。

  在课堂上学了,你不一定会。

  但当你为了完成某事死磕了数年光景后,这原本不会的东西在这段时间里不知不觉便被你啃烂了。

  而工匠能力上限不断提高后,朱厚炜就可以放心继续往外扔其实他自己都做不出来的概念了。

  工具人,要学会自己变强!

  “走走走,咱们上去看看。”

  朱厚照来了兴致,这图纸落地后的感觉跟朱厚炜画中终究是有着感官上的大不同的。

  一时间,真的让其想好好转一转这个钟楼。

  钟楼不算特别高,也就三十来米不到四十,比起后世动辄几十几百的建筑简直不值一提。

  但要放在大明,三十几米高的钟楼绝对是一处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地标建筑。

  要知道一代名阁滕王阁在古代也就二十九米多不到三十到样子,还是到后世重建之后才破了五十米大关。

  机械钟的位置,其实并不是钟楼真正的顶。

  在此之上,还保留了一个尖尖和一个可以容纳五六人观景的观景台。

  朱厚照、朱厚炜沿楼而上,很快......朱厚炜就爬累了......

  “我去,我干嘛应该整个人力梯的......”

  朱厚炜爬得大喘气,心中懊悔不已。

  大明的人力多低廉啊,自己整一个让工人在上面手动操作的人力电梯多好,怎么当初设计的时候就没想到呢?

  这爬楼梯朱厚炜又不怎么敢让人背着、用轿子抬,怕一不小心直接摔个狗吃屎。

  只能靠着两条小短腿往那高不可攀的楼顶而去。

  “有什么大不了的,也就十几层了高嘛,没事哒。”

  “没逝哒......”

  朱厚炜给自己打气,同时也有些懊恼自己过的太安逸,平时运动太少就算是跟着军校也是能偷懒就偷懒。

  果然如朱厚照所说,自己好像还真是有点虚......

  终于,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努力,朱厚炜跟朱厚照算是登上了钟楼的观景台。

  “呼~”

  当探出头感受到光芒,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作为西山目前最高的建筑物,整个西山新区在钟楼顶都能俯瞰入眼。

  徐徐吹过的微风,更有一种带去疲惫的错觉。

  靠在观景台的栏杆上,向远方眺望,莫名感到平静。

  嗯,是一个装忧郁、伤感男神的好地方。

  “本宫以前,在城墙高处俯瞰京城,绝对挺有感觉到。但现在又有了截然不同的体验。”

  朱厚照撑在栏杆上,吹着风感慨。

  城墙,终究是厚重的,是为了御敌的。那种承重感能给你足够的安全感,但它却不能带你感受风,成为风。

  而钟楼高挑,高处风起,有乘风之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厚炜,你说日后我们能不能成为那翱翔九天之上的大鹏?”

  “为什么不行?”

  朱厚炜也趴在栏杆上,他在这西山砸那么多心思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这吗?

  华夏这头巨龙,不应该在后面几百年打瞌睡,而是应该一飞冲天呼风唤雨。

  这片土地能横压世界数千年,没理由后面明清就会落后于世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