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人都没了,更不能吃这个亏

  “你说的这些......”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看向朱厚炜刚要说些什么却不然被在旁听了半天没有发表任何意见的太皇太后打断。

  “哀家倒是觉得,厚炜刚刚说的非常在理。”

  “嗯?”

  弘治皇帝、张皇后诧异看向太皇太后。

  由于张、周两家的微妙关系,在后来和张皇后和解后太皇太后基本是不会对张家店事发表太多意见的。

  现在怎么......

  “皇后,哀家知道你现在是何心情,不妨听听哀家现在的感受吧。”

  太皇太后慈祥的摸了摸朱厚炜的头,似有万千感慨。

  “哀家啊,进宫已经几十年了,转眼已经到了快去见英宗皇帝的时候。”

  “可人老了看淡了许许多多却终究不能全部看淡,这娘家便是其一。”

  “皇后,哀家和你一样这些年都担心啊,担心哀家死后周家那些个不成器的会惹出什么祸来导致周家的落寞。”

  “所以这些年,对于周家哀家是能帮衬尽可能帮一把,希望在活着时多给予他们些皇家的恩惠。”

  “可是后来你找哀家谈开了周、张两家的事后,哀家就想了许多,这哀家的努力不断放在这些不成器的家伙身上,真的能庇护他们吗?”

  “就算能庇护,又能庇护的了多时呢?”

  “厚炜刚刚到话,点醒了哀家。”

  “打铁呐,还需自身硬。”

  “身受国恩想要长久,也需要你值得国家给你的恩惠啊。”

  “张、周两家身为皇亲国戚,起来的本就比一般勋贵要简单容易的多,想要保住这份皇恩,自然也需要自身更加的努力。”

  “张家兄弟能想明白,能勇于站出来为他们身受的皇恩做出自己的价值,这让哀家很欣赏也很佩服。”

  “如果哀家的周家也有后辈能有如此觉悟和担当,哀家又何必为其操心呢?”

  太皇太后话音落下,张皇后沉默了。

  张、周两家身为皇亲国戚,其实处境都差不多,在勋贵之中的身份都是十分尴尬的。

  所以,她也能听明白太皇太后的意思,可是......

  “日后若是还有这类需要勋贵做表率的,你们就找周家,哀家全力支持你们。”

  太皇太后随后对朱厚炜说出的一席话,彻底给张皇后震撼到了。

  “太皇太后居然真对厚炜的话......”

  张皇后此刻的内心极其不平静,思绪复杂至极。

  她明白,但她真的没有太皇太后这位浮沉数十年的后宫大佬那般的心境。

  所以,对于朱厚炜的话她才会一直为两个弟弟忧虑。

  但当太皇太后这般表态后,张皇后的内心原本纠结的那堵墙,似乎也被撞开了条口子后迅速崩溃,一下子整个人豁然开朗。

  “是啊,身受国恩者自当为国分忧,这本就是勋贵们该做的啊。”

  正所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对于张、周两家这种本来就是因为家中女子母仪天下成就皇亲国戚位置的勋贵而言,想要维持稳固住自己的地位而去借势借力本就不是什么上策。

  最佳之策,永远都是凭借已获得的良机,借助这已经领先于一般人都机会靠自己的双手搏出个未来。

  汉武帝时期,卫、霍两家作为最顶级的外戚势力,难道靠的是卫子夫的内啥功夫吗?

  不是的,那靠的是卫青、霍去病对机遇的把握,他们把握住了卫子夫进宫后为他们争取来的机遇,从此鹰击长空成就大汉双璧。

  他们不仅不需要再依靠所谓的恩宠而活,大汉反倒因为他们的存在成为了华夏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辉煌,奠定了汉民族的绝顶霸气!

  虽然后面在武帝晚年时候发生了一些事情......

  但那种事谁能料到呢?

  总的而言,卫青、霍去病这种抓住机遇把命运自己握住的行为,才是他们这种皇亲国戚翻身最佳的范本。

  虽然心中依旧心疼老弟担心他们出点什么岔子,但通过朱厚炜的劝解以及太皇太后以周家为引述说的自身感悟,张皇后也是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

  不接受还能怎么样呢?现在张鹤龄、张延龄两人参加了探路工程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没有反悔的机会啦。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把名抓住呢。

  总不能老弟两个都出去拼命了,她这个老姐还脑壳发昏把这种玩命换来的为国而战的好名声葬送掉吧?

  这种亏本的买卖,显然不符合老张家的价值观嘛。

  这亏,张皇后是绝对不会吃的。

  “陛下,厚炜和皇祖母说的在理,是妾身一时间没有想明白,让您担心了。”

  “作为皇亲国戚,为国分忧,勇于担当未来国策之重任,这很好,妾身为他们感到自豪。”

  “这不是国策,朕根本就不知情啊......”

  弘治皇帝张了张口,一时哑然。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