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

容已经散轶不可考,林初微手中这份抄本,虽已尽力还原,却也还是有许多缺漏之处。

  还有一些前朝文字和句读方式,如今已不再沿用,使其更加难以辩读。

  而魏渔为研究星象需要熟读各类古籍,对各种各样的生僻字了然于心,恐怕没有比找他帮忙更方便准确的了。

  而且,这也是她接近魏渔的好机会。

  魏渔身上,有太多值得她探究的宝藏。

  林初微捧着书,递到魏渔手上,笑容还是从始贯终的温甜。

  “老师既然这般勤恳,帮学子注解一本书,对老师来说也不算什么难事吧。”

  魏渔怔怔呆在原地。

  一手抚着林初微给他的箱子。

  一手拿着那本书。

  分量孰轻孰重,一时间心中竟然难以评判。

  魏渔眉眼藏在额发后,半晌沉默后,开口沉痛微哑,似是参透了真相。

  “你,是院正派来的?”

  这人步步为营,句句设计,就为了让他干活。

  院正都比不上她手腕高超。

  林初微眨眨眼。

  “不是的,是我自己一心仰慕老师,想跟老师学习。”

  这一句,倒是真心话。

  上辈子,若是她能见到活着的魏不厌,定然也会想方设法地上门拜访。

  毕竟,世上能出几个魏不厌这样的天才。

  听着她诚恳的言语,魏渔哀伤地轻轻摇摇头。

  没关系,她不承认也没关系。

  既已中计,他也不会耍赖,就认这一次输。

  归根结底,是他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林初微掰着手指,给他算好了日子。

  “以正常的速度,一日可注记一卷,此书一共三卷,就需要三日。”

  “三日后,我再找老师来取。”

  魏渔闷不吭声,轻轻地点了点头。

  满头乱发都垂落了几分,被冬日暖阳照耀得有些模糊的背影格外落寞。

  让林初微一瞬间怀疑,自己不是塞给了他一份差事。

  而是一张十万两白银的欠条。

  他的世界,天都不晴了。

  林初微握拳抵在唇边轻咳一声忍住笑意,挥挥手和他告别。

  她走后,魏渔把云锦软枕搂在了怀里,生无可恋地慢慢在凉亭回廊上躺倒。

  后仰的动作,让原本遮挡着面容的长发散开些许。

  煦暖的日光落在那一小片侧脸上,清瘦苍白。

  魏渔停顿了会儿,鼻尖轻轻动了动。

  随即,腰身微弯,整张脸埋进了软枕中,满足地蹭了蹭。

  如今的崖州还在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物质文化都相对匮乏,在这里为官没什么油水和利益输送,杨家也不会漂洋过海把手伸过去,只是这条件实在是艰苦了些。

  林父这些年身体一直算不得好 ,又添了痛风和消渴之症,虽然去往州里可以再升半级,为正八品学正,但是从泉州这样的鱼米之乡去往崖州为官,怎么看都像是贬谪。

  初微记得,孙氏当初愿意嫁到林家,一则是觉得林绉条件还行,前头没有儿子,可以图一图家产,二则因着林家距离本家较近,离得近了不管什么事做起来都方便,毕竟她最是放不下的便是家中父兄。

  退一万步说,即便孙氏和林绉有了感情,可以抛却父兄随他赴任,但也断然不会同意孩子去那边读书,所以最终大概率还是会选择留在泉州,两地分居。

  这事对于林绉而言的确是个不小的考验,虽然明面上是升职加薪的好事,但在林家人看来大概比发配好不了多少。

  陆大人不愧为这个时代大义灭亲的典范。

  第 136 章  套路不到

  今年下半年的游学照例定在京郊一带,由岑夫子带队同去。

  近几年各地收成都算不得好,科考题目也比较偏向重视农桑,所以这次游学也是计划去郊外找几处庄子,询问当地农户一些收成和物价方面的情况,对日后学习科考乃至入仕为官都会有所助益。

  栾淇照例主动要求和陆峥、李维分在一组。

  原本说好辰时一刻在校门外集合乘车前往的,结果两人足足等到了辰时二刻,等周遭学生都走得差不多了,才见陆峥跟着张院长一同出来。

  樊氏头戴蕊英,走到浴池边上,身上已褪的干干净净。

  司寝的嬷嬷检查过她的衣物,放在了一边,只给她留下了一件贴身的小衣。

  见她发髻拆了,花却仍还固执地簪着,抬手便要拔。

  樊氏却别开脸不让碰,一面怯怯抱臂护在身前。

  嬷嬷神情不悦:“才人,这是规矩,侍寝时身上不能有这些簪饰。”

&emsp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