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6
唯一的好消息便是皇帝还算争气,不知是不是因着要和太后赌气到底的缘故,竟强撑着一口气看完了陆峥的册封礼。
等到陆峥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孙,入主东宫后,皇帝又下旨任陆今安为新一任内阁首辅,将杨家和太后之事全权交由他处理,而后迅速搬回到了清明台中,再不肯踏入宫城一步。
第 206 章
承恩公府。
杨硕这日回到府上,见得白姨娘正在一旁拭泪,便开口询问她家中又出了什么事情。
白姨娘见杨硕语气不好,忙收了眼泪道:“碧梧说是攒够了银钱,想要赎了自己出门,去工坊学一门手艺。”
如今和碧梧处了几年之后,白姨娘都觉得同她有了感情,而今听说她要离开,心中难免不舍。
且从前家中样样都好的时候,碧梧待得安稳,而如今家中稍显颓势,碧梧就直言提出来要离开,白姨娘一边不舍,一边心凉,还有对杨家和未来的担忧,一时忍不住便落下泪来。
可碧梧本就是良家子,进府时签得也是活契,攒够了银钱想要离开也无可厚非。
若是从前的杨家不想放人,只管对着碧梧恩威并施一番,再跟顺天府尹打个招呼便是。
可如今杨家自身难保,不光他们主观上不想在这样的小事上动用人脉,顺天府那边也未必会给杨家这个面子。
况且碧梧也说自己已经在外找好了工坊和担保,想来也有人撑腰,不是当初随便一句话便能左右她命运的小姑娘。
承恩公夫人随着杨硕进门,听得这话在一旁冷冷道:“背主忘恩的东西,也值得你这般费神。既然白姨娘这般不舍,直接找个由头打死了留在家里也就是了。”
白姨娘最见不得杨夫人这般作态:“天地良心,当年老爷消渴症发作,走路都不利索,都是碧梧帮着料理好的,再说如今府上正是风雨飘摇之际,夫人行事还这般逾矩,当真不怕有心之人去顺天府告上一状吗?”
承恩公最听不得这妻妾二人争吵,只是疲惫道:“罢了,随她去吧。”
碧梧那丫头一看便非池中之物,他从前原想让她做了世子房中人,日后帮着世子夫人打理后宅,但碧梧一直没有点头。
如今承恩公府大厦将倾,人各有志,强留不得,不如结个善缘,让她离开。
说话之间,又有贴身随侍来报,陆今安陆大人来了。
杨硕起身:“请陆大人去书房说话。”
杨硕也知道,陆今安这几年大权在握,意气风发,虽然偶有起落,但从未动摇根基,状态一向不错。
可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只觉对方被委任首辅大臣之后,气势上似乎更足了些,跟朝中大多数官员已然不在一个层级当中。
皇帝只想回到清明台中快些养好身体,已经无暇顾及杨家这些事,也再没有见他。
故而杨硕见到陆今安后寒暄的第一句话,便是询问皇上身体如何。
陆今安也不跟他绕弯子,直言道:“皇上身子前些年原就不好,如今又受了这般刺激,怕是一时半会儿很难转圜,说起来,这其中也有太后和承恩公的功劳。”
陆今安这般不留情面的点出来,皇帝这次出事和杨家有关,杨硕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沉默许久后才道:“不知陆大人今日过来府上所为何事?”
“当日承恩公的折子写得潦草,前因后果都未曾在折子当中说明,还需尽快让府上师爷出一份折子,写明详细事由呈予陛下。”
杨硕不解:“那日不是已经给陛下汇报过了?”
明明陆今安也是在的。
“空口无凭,有些事情总要师出有名。”陆今安点到为止,“也给皇上一个交待。”
杨硕皱眉。
** **
仁寿宫。
新任掌事宫女佩兰端着煎好的汤药进来,搁在太后身前的炕几之上。
太后阖眼转过头去,显然是无意搭理。
佩兰冲着太后微微一福,站直了身子,道:“承恩公给圣上上了一封折子,陆大人命师爷誊写了一份,给您送了过来,还请太后过目。”
事关娘家近况,太后终于睁开了眼睛,将折子接了过来快速翻看了全文。
那日蒋太医突然进来,道是太后病重,需要静养,即日起没有圣上手谕,不得出门,她就知道大事不好。
后来身边之人陆陆续续被带走,换上了一批之前从未见过的新人,看着她管着她,却什么都不告知她,形同软禁,太后就猜到大概是中间什么环节出了问题,事情败露之后被皇帝发现。
她只当是手下人或承恩公做安排时不当心,被皇上或陆今安察觉,却没想到自己是被娘家背刺。
他们也明明知道,她所做的一切并非只是为了自己,更多的事为了杨家的日后和早逝的杨恽,现下却依然要反咬她一口,以此来向皇上邀功,请求皇上看在首告有功的份上,放过杨家。
太后只觉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撑轰然倒塌,再不用皇帝限制出门,自己就病得起不来床了。
** **
陆今安的意思是要将整件事情落在纸面上的意思,若是日后有人质疑,便可以拿出实打实的证据,证明太后遭此是罪有应得,和旁人无关,彰显程序正义。
杨硕也知承恩公府大势已去,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