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轩然大波

  技术授权这样的操作,全球做得最好的公司要数米国的高樋公司,一年200亿美元的营收,将近30亿美元的利润。

  但其中有超过10亿美元为授权专利获得的利润!

  在动力电池公司的代表们目瞪口呆之时,赵燕适时得安排人递上了授权协议。

  协议内容出乎大家意料,没有过多的霸王条款,更没有过分的股权占有。

  看着远航科技的技术授权协议的内容,不少人眼眶一红。

  他们误会了肖克,误会了远航科技,这哪是吃独食啊,几乎就是白送一场造化给在场的电池公司。

  “肖总,这样的条件合适吗?”

  “是啊,肖总,虽然咱俩平时的关系不错,但今天你这样,我们有点慌啊!”

  “要不,您再提提价格?”

  场面一度很诡异,讨价还价时,买家从来都是往低里开,从没有见过买家主动提价的。

  肖克爽朗得笑道:“华夏电池要想将蓝星动力电池市场重新洗牌,就需要诸位和我们共同努力,这样的条件我觉得正合适。”

  技术授权,远航科技没有拿走在座的一点股份,授权费用也仅为电池售价的3%。

  这样的授权费用完全出乎了众人的意料,一家独大的技术,哪怕是收取他们5%,也在他们预估范围之内。

  没想到远航科技站的高度如此之高,华夏国的整个电池行业都将会受益。

  其实,3%的授权费用也是肖毅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2017年华夏国的动力电池出货量达44.5GWh,总值约750亿元。

  哪怕只有3%的费用,那也是将近22.5亿元的营收!此外,聚合物材料才是肖毅想要掌握的核心材料和营收的重点。

  目前锂电池用的液体电解质价格通常为3-5万元/吨,而盘古电池所用的聚合物材料售价将是15万元/吨。

  因大幅度降低了重量,因而用量也将大幅降低。

  众多电池公司的代表们也发现了协议中关于采购远航科技聚合物材料的条款,虽然很多人觉得没有得到这种新型聚合物的合成授权,有些可惜,但是更多人没有任何意见。

  盘古电池,虽然新型聚合物材料很重要,但是其他的组件和电池的设计也是颇为重要与新颖,电池组的电控系统也是十分重要的。

  远航科技的盘古电池,正是有着一套优秀的电控系统,才能更为节能。

  此外,远航科技的盘古电池,将授权电池的销售区域限定在了华夏和东南亚地区。至于东亚和西方等国的市场,肖毅另有打算。

  众多代表们确定了全部协议内容之后,纷纷致电了公司老板,很快,所有人都签下了协议。

  这两日,远航科技成为国内媒体们眼中最具有新闻话题的科技公司,早早就有很多媒体等待在了远航科技公司的楼下。

  率先下楼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的代表们,一露面就被记者们围住了。

  几乎昨天参加发布会的媒体都来了。

  劲爆的消息从各位汽车商人们口中获得,惊人的是,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

  远航科技和所有国产新能源汽车公司都签订了盘古电池的订单,国外公司一家没有签订!

  这也就意味着远航科技全面占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放弃了全部的海外市场!

  一时间,各种消息发布到了网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本年度重磅级大瓜出炉了,远航科技这是要起飞啊!”

  “那可不,我刚用度娘查了下,我的乖乖,去年动力电池总营收750亿人民币啊!”

  “完蛋了,我的手指不够用了,750亿那是好多钱呀。”

  “远航科技霸气啊,盘古电池竟然一家外资汽车公司都没提供。”

  “我华夏新能源汽车要崛起啊,好希望能买到一台续航1000公里的电车啊。”

  虽然有很多赞誉远航科技的言论,但网上在一些怀有不明目的的公知带动下,讨论方向逐渐带歪了。

  大V蒋仿发微脖嘲讽道:“远航科技这是要刨华夏电池行业的根啊!独自签下如此大的订单,这是要准备吃独食啊!”

  大V贺卫转发并留言道:“不管其他公司死活,这样的公司要是做大了,我们华夏的资本市场将是一场灾难。”

  “是啊,国内一百多家电池公司,这下子可是要全部倒闭啊!”

  “远航科技能吃得下这么多订单吗?听说他们只有江城的一个生产基地啊!”

  “这是明摆着吗?人家拿了汽车商的钱,大把的钱可以收购那些小型电池公司,资本的力量你不懂的!”

  “有了钱,多大规模起不来?这样的技术要是去融资,你猜投资商们会不会投钱呢?”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肖毅和远航科技的微脖账号下。

  特别是肖毅的账号最新一条留言之下,很快就多了近万条留言,少数的是吹捧的言论,但绝大多数竟然是骂他们远航科技吃独食,垄断市场这样的言论。

  甚至有不明真相,或者只是为了发泄情绪的网友骂的十分恶毒。

  “姓肖的两父子这是要吸干其他同行的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