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朝堂陈策,现代军事理念之萌芽

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李豪这新奇的军事理念所吸引。

  “荒谬!” 一声怒喝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张九龄怒目圆睁,指着盛王厉声斥责:“汝此言,简直是胡言乱语!我大唐军制沿袭百年,岂容你这黄口小儿随意更改?此乃违背祖宗之法,动摇国之根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豪毫不畏惧地与张九龄对视,沉声说道:“张大人此言差矣,祖宗之法并非一成不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今边患四起,我大唐军队若不思变革,如何御敌于国门之外?” 他语气坚定,掷地有声,令张九龄一时语塞。

  “一派胡言!”张九龄拂袖怒道,“依你之说,岂不是要将我大唐百年基业尽数推翻?老夫绝不答应!” 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哥舒翰开口了:“殿下所言,虽有些惊世骇俗,却也不无道理……” 他摸着胡须,目光深邃地看向盛王,“老夫倒想听听殿下细说……”

  哥舒翰粗犷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思索,他习惯性地摸了摸自己浓密的胡须,沉吟片刻后,瓮声瓮气地说道:“盛王殿下这番话,听着倒是新鲜,虽与我大唐军制大相径庭,却也并非全无道理。老夫戎马半生,深知战场瞬息万变,灵活应变方能克敌制胜。殿下所言之‘合成营’,或可一试。”

  哥舒翰这番话,无疑是给李豪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他原本紧绷的神经略微放松,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反观张九龄,脸色却阴沉得可怕,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

  他狠狠地瞪了哥舒翰一眼,又将充满敌意的目光投向盛王,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

  有了哥舒翰的支持,朝堂上的风向开始微妙地变化。

  一些原本保持中立的大臣开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地讨论起盛王提出的新奇理念。

  然而,更多的大臣,特别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老臣,则对盛王的改革方案表示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盛王的提议是对祖宗成法的亵渎,是对大唐百年基业的动摇。

  “岂有此理!我大唐立国至今,靠的便是祖宗留下的军制,岂容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儿胡言乱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指着盛王,声色俱厉地呵斥道。

  “就是!殿下此举,无异于儿戏!若是改了军制,岂不是要天下大乱?”另一位大臣也跟着附和道。

  反对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盛王淹没。

  他感觉自己像是一叶孤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颠簸,随时都有可能倾覆。

  压力如山般压在他的肩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但他并没有退缩,他目光坚定,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豪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异样的气息。

  他下意识地抬眸,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了那一直静坐于高台之上、宛若九天玄女般的杨玉环身上。

  杨玉环今日穿着一袭淡紫色宫装,裙摆上绣着栩栩如生的牡丹,衬得她愈发雍容华贵,国色天香。

  那张足以令天下所有男人为之疯狂的绝世容颜上,此刻正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神情,静静地注视着盛王。

  她那双秋水般的眸子,深邃而幽远,仿佛蕴藏着无尽的秘密,又似带着一丝淡淡的关切。

  嘴角微微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如春风拂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让人捉摸不透。

  李豪的心跳,在这一瞬间,仿佛漏了一拍。

  他感觉自己像是被这道目光牢牢锁定,所有的秘密都无所遁形。

  这种感觉,既让他感到一丝莫名的紧张,又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难道……她也看出了我的不凡?”李豪心中暗自揣测。

  就在这时,杨玉环那纤纤玉手,如同拨动琴弦般,优雅地抬起。

  她那涂着蔻丹的指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无尽的风情。

  这细微的动作,却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朝堂上凝重的气氛。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杨玉环身上。

  她那绝世的容颜,那优雅的气质,那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无尽魅力,都让人无法抗拒。

  李豪的心,也随着杨玉环的动作,提到了嗓子眼。

  他不知道杨玉环要做什么,但他知道,这个女人的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整个朝堂的局势,甚至影响他的命运。

  “她……她到底想做什么?”李豪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期待。

  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杨玉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和她。

  杨贵妃轻启朱唇,柔声细语道:“陛下,环儿一片赤诚,一心为国,纵然言语略有不妥,也罪不至被如此责难。不如且听他说完,再做定夺,也好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她巧笑嫣然,宛若牡丹盛放,一颦一笑间,尽显妩媚风情。

  李隆基向来对她宠爱有加,闻言便微微颔首,示意盛王继续。

  这突如其来的转机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