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学院弘论,现代军事理念之高峰
闪烁着锐利光芒,仿佛能够洞穿一切虚妄。
他缓步走到沙盘前,修长手指轻轻抚过沙盘上错综复杂山川河流,
一种掌控全局气势油然而生。“安将军所言极是,此局看似死局,实则暗藏生机。”
李豪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威严,
在空旷大厅中回荡。
他拿起木棍,在沙盘上轻轻一点,仿佛点燃了胜利火种。
“敌军虽兵分三路,来势汹汹,但其兵力分散,正给了我们可乘之机。”
李豪眼神一凛,木棍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凌厉轨迹,“我军可集中优势兵力,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其一路!”
他语气陡然激昂起来,仿佛已经置身于那硝烟弥漫战场,指挥着千军万马,“这一路,
必须是敌军最薄弱,或对我军威胁最大一路!”
李豪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个人,“一旦将其击溃,敌军三路之势便破,军心必乱!”
他手中木棍在沙盘上急速游走,勾勒出一条条进攻路线,“随后,我军便可趁势追击,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向其他两路,各个击破!”
李豪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战鼓般敲击在众人心头。
他一边讲解,一边在沙盘上演示,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
他那挺拔身姿,如同战场上一杆不倒战旗,让人心生敬畏。
在场众人,无不被盛王这番精妙绝伦战略所震撼,他们屏气凝神,目不转睛地盯着沙盘,仿佛看到了那场即将到来胜利。
就连那些原本对盛王持怀疑态度老学者,此刻也露出了惊叹神色,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眼中充满了对李豪赞赏。
哥舒翰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他紧握双拳,
仿佛看到了大唐军队未来希望。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想过,这种看似无解的难题,竟然可以如此巧妙地化解。
安禄山的脸色阴沉,像一块被乌云笼罩岩石,他那双精明小眼睛死死盯着盛王,心中五味杂陈。他没想到盛王竟然能够如此轻松地应对他的刁难。
他原本以为,盛王不过是一个纸上谈兵纨绔子弟,却没想到,他竟然有如此惊人才华。
这一刻,安禄山心中,第一次对盛王产生了一丝忌惮。 李豪的讲解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就连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老学者,也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哥舒翰更是激动地拍手叫好,他仿佛看到了一位未来的军事天才,正在冉冉升起。
李豪环视众人,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诸位,”他缓缓说道,“这仅仅是现代军事理念的冰山一角……”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远处的一卷竹简上,“接下来,我想谈谈团队协作……”
李豪将目光从安禄山身上移开,落在一卷泛黄的竹简上,那是唐朝经典的兵法着作。
他手指轻敲桌面,缓缓道:“团队协作,方能发挥最大战力。一支军队,并非单个士兵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各兵种、各部门密切配合,如同齿轮般精密运转。”
李豪凝视着沙盘,眉头紧锁,仿佛要将这微缩战场看穿。
他深吸一口气,胸膛起伏,指尖在沙盘上轻轻滑过,像是一位琴师抚弄着心爱琴弦。
“唐军兵锋虽盛,然各兵种协同,尚有精进余地。”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众人心上。
李豪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战场上每一个细节,他拿起一根细长木棍,指向沙盘上代表步兵阵列位置。
“步兵,乃军中基石,需稳如泰山,进退有序。”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然现今步兵方阵,转换不够灵活,遇敌骑突袭,易被分割。”
他将木棍移至代表骑兵位置,语气变得激昂:“骑兵,乃突击利刃,然其与步兵协同,往往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合力。”
李豪用力点了一下沙盘,仿佛要将这套战法深深印入每个人脑海中,“我欲改组骑兵,分精锐轻骑,专司袭扰、侦查,重骑则紧随步兵,伺机而动,破敌阵型。”
他拿起代表弓弩手小旗,眼中闪烁着智慧光芒:“弓弩手,远攻利器,然其射程、射速,受限于弓弩本身,且与步骑配合,时机把握颇为关键。”
李豪将弓弩手小旗插在步兵阵列前方,眼神坚定:“我意强化弓弩手训练,提升其射艺,并配备新式劲弩,增其射程,同时,精研步、骑、弓弩协同战法,使之如臂使指,攻守兼备。”
他环视四周,目光从每一位将领脸上扫过,仿佛要将他们内心想法看透。
“诸位,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唯有各兵种紧密配合,方能克敌制胜。”李豪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意建立一套全新传讯机制,以旗语、鼓声、号角为辅,信鸽、快马为主,确保军令畅通,指挥如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释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概念,并用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军事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他说道:“试想,一群猛虎各自为战,终究敌不过一群团结协作的狼群。一支军队亦是如此,唯有精诚合作,方能克敌制胜。”
哥舒翰听得热血沸腾,他用力一拍大腿,大声赞叹道:“妙哉!妙哉!殿下真乃天纵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