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白衣袭渡口 夜占烽火台

  八月一日,糜竺第三次要求齐国履行约定,交付赔偿5000万两及开放通商,被齐国以尚未筹集为由拒绝。

  八月五日,诸葛亮领十万禁卫军团抵达南灵城边境,糜竺第四次要求齐国履约,齐国迫于压力同意开放两国边境通商,然赔偿金却再次拖延。

  八月十日,郭嘉领汉武军团和镇武军团三十万大军陈兵燕山关下,此时齐国秋季税银已经到时,糜竺第五次要求齐国履行条约支付赔偿金。

  齐国为避免威复两州汉军主力怒而调头先攻齐国,支付其中1000万两白银,试图以分批拨付方式拖延时间修建沿海烽火台,糜竺怒而收钱而归。

  八月十五日

  糜竺出使齐国都城,逼迫齐国支付剩余赔偿金,齐国推脱不允,糜竺以违约为名怒而提交战书,两国正式宣战,然而齐国还未将宣战消息传出齐国都城,其他州还尚未得知两国开战的消息。

  八月十五夜晚,圆月当空,汉军战舰纷纷驶离港口,然而有一支船队早已在八月十日驶离神户湾。

  齐国淮州琅琊郡淮河渡口,位于淮河下游直通东海,淮河北面是齐国的淮州,南面是乾国的泉州,这里连接着淮州与泉州,是齐乾两国贸易交流的重要节点。

  然而随着齐汉两国的紧张局势,齐国在沿海地区建筑了密集的烽火台,只要发现汉军舰队便能迅速点烽火台,附近城池的齐军便会闻风而动阻止汉军登陆,汉军要攻击沿海地区绕不开这些烽火台。

  而淮河渡口这个沿海要地附近的淮安城内有着齐军,几十里外的琅琊城更是驻防着十万齐军,出海口北面就有一座烽火台密切关注着进入淮河的船只,定时向十里外的烽火台提供信号。

  夜色如墨,淮河的水面在阴弱的月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河岸边的齐国烽火台高耸入云,火光在塔顶摇曳,映照出几名守军的身影。

  远处,百艘商船缓缓驶来,船头悬挂着乾国吕家商号的旗帜,船身吃水很深,显然满载着商品。

  为首的商船上,吕蒙身披白衣,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目光如炬。

  他站在船头,身后是几十个精锐白衣武士,皆扮作商队护卫,皆穿白衣,外披蓑衣腰间暗藏利刃。

  烽火台上的齐军队率发现了这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心里又喜又怕,喜的是这么大商队肯定有大量油水,怕的是万一有问题,自己这五十人就有危险了,于是他紧急大喊道:

  “前方船只,停下,此地夜间禁止停船,速速离开!”

  吕蒙微微抬手,示意船队停下。他高声对烽火台上的守军喊道:“军爷,我等是乾国吕氏商队,途中遭遇风浪,船队受损,恳请借贵地暂避风浪,明日一早我等便会离开!”

  烽火台上的齐国队率探出头来,警惕地打量着这支突如其来的商队。

  “船上何物?”

  “回军爷,船上皆是美酒布匹和粮食,近闻贵国缺粮,特运往齐州贩卖!”

  “近日为防汉军奸细,此地戒严,在下奉命行事,若要停留实在难办,请回吧!”

  吕蒙见状,微微一笑,难办不代表办不了,随即命人抬出几箱布匹和美酒,还有一箱白银,高声说道:“小小薄礼,不成敬意,还请诸位兄弟笑纳,为我等通融通融!”

  守军们面面相觑,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为首的队率犹豫片刻,心想:

  “此地乃齐乾边境,乾国与齐国素无仇怨,如今更是关系密切,且齐汉目前还未开战呢,料想不会有事!”

  于是,他挥了挥手,命人放下吊桥,带着几名士兵走下烽火台,对着前方的吕蒙说道:“只可停留两个时辰,天亮前必须离开!”

  吕蒙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脸上却依旧挂着和善的笑容。他亲自迎上前,将布匹和美酒递到队率手中,低声说道:

  “兄弟们辛苦了,这些薄礼还请收下,全当是我等的一点心意,天亮前我等必会离开,兄弟们快帮军爷抬进去!”

  十几个家丁打扮的白衣武士纷纷帮忙将几箱财物搬进烽火台,队率和几个什长笑得合不拢嘴,自己一个月才几个子,这一单足够几人好好过一辈子。

  吕蒙也受邀进入烽火台,烽火台上的齐军纷纷下来观看礼物,生怕自己慢了错过。

  队率看过礼物,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欲开口答谢,忽然感觉脖颈一凉,一柄利刃已悄然架在他的脖子上。

  他瞪大了眼睛,还未反应过来,吕蒙已冷冷下令:“动手!”

  刹那间,十几个白衣武士如猛虎出笼,拔出短刃迅速击杀周围毫无防备的守军,门外的十几个白衣武士破门而入快速加入战斗,迅速控制了烽火台。

  守军们措手不及,还未发出警报,便已被悉数制服。吕蒙押着齐军队率登上烽火台,俯瞰淮河两岸,嘴角微微上扬。

  “大人饶命,小的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生病的老婆,求大人放过在下!”那队率此时正被五花大绑的扔在烽火台顶部,惊恐的求饶。

  “你一个月才几个钱,丢了小命不值,你若乖乖配合不仅不用死,那些财物还是你的,怎么样?自己选!”

  “大人,小的愿降,小的愿降!”

  有了这个俘虏的配合吕蒙很快得知附近的情报,他命人点燃火把,向其他烽火台传递“安全”信号。

  远处的齐国烽火台见到信号,纷纷放松警惕,未再对这支“商队”产生怀疑。

  吕蒙见状,立即下令后方的商船靠岸。百艘商船缓缓驶入淮河渡口,船舱中隐藏的兵马悄然登岸,迅速集结。

&em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