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

/>
  卢瑟斯犹豫了一下,走上前问道:“你好,这位……黄泉女士?”

  黄泉因为回忆而发散的瞳孔下一秒聚集到他身上:“你好,你是?”

  “我叫拉德·卢瑟斯,法兰西人,今年59岁,主攻领域是恒星动力学和量子力学,您叫我卢瑟斯就好。”

  “嗯,有什么事吗?”

  他斟酌了一下,问出了心底的疑惑:“请问您是拉帝奥教授的助手吗?”

  黄泉摇了摇头:“不,我对行星勘测和观测站建设的学问一概不知,我现在的身份,应该是你们的保镖。”

  “保镖?”

  卢瑟斯疑惑出声。

  在他们的旧有认知中,太空旅行最大的危险,排在前列的有太空辐射、极端温度、航天器设备故障,亦或者是卫星残骸碎片撞击等,一旦不幸遭遇,宇航员成功返回的几率小之又小。

  因此,这一身份对专业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处理反应能力等等的考核严之又严,最终选出来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翘楚中的翘楚。

  他们三人那是沾了博识学会的光,所以不用经历那么严苛的训练,只用简单培训一番就能上阵。

  以他贫瘠的想象力,着实猜测不到这些客观发生的危险情况如何依靠一个门外汉来出手解决。

  哈哈,莫非她能直接打爆挡路的卫星残骸?

  卢瑟斯摸了把脸,干笑了两声。

  “你所说的是一方面,但除了这些之外,寰宇航行面临的其他高昂风险数不胜数,远超你们的想象。”

  黄泉淡淡补充道,没再继续说下去。

  就在他还想攀谈两句时,接着听见女人幽幽发问:

  “你知道……休息室的方向怎么走吗?”

  卢瑟斯:……

  他不得不亲自带路,等到把人顺利带去了休息室,自己换装整备,眨眼间,半个系统时已经过去了。

  他没空再去欣赏飞船内部的风景,三人在舱门后集合完毕,皆换上了轻薄封闭的宇航服,背着一套自动制氧装置,看向窗外一片寂寥空阔的红色沙海世界,不由得目眩神迷。

  这就是在有史以来的监测记录上,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美丽星球。

  但他们此次前来的目的,却不是由于地球毁灭、走投无路,而被迫建设一个新家园。

  因为他们的地球母亲还安然无恙地悬浮在茫茫深空之中,海蓝叶绿,云雾翻腾,连绵不断地释放着温暖的微光。

  有朝一日,属于它的文明之光芒,也必将会照亮整个太阳系。

  飞船稳稳着陆,数十道舱门一齐打开,其他几个舱门里陆陆续续走出了星空生态学派的学会人士,轻车熟路地开始布置现场。

  三个地球人独享一个舱门,看见大门打开,异域的空气呼呼吹来,林叔渊兴奋不已,一个扭身,挤开人高马大的卢瑟斯,第一个踩上了火星的土地。

  小老头举起双手,蹦蹦跳跳,模仿着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的那句名言,欢呼道:

  “这是一个男人的一小步,却是地球人的一大步!”

  跟在他身后的卢瑟斯勤勤恳恳抱着一堆工具,把地球联合政府的旗帜插进地面,和博识学会的旗子并肩而立。

  高度、方位,一个不差,强迫症卢瑟斯表示舒服极了。

  麦凯文目不转睛地走过去,对着领口的对讲机说:“该干活了,老林。”

  真空固然不能传声,但难不住学会的黑科技。

  即便如此,她的眼睛还是止不住乱瞟,伸出一只手,感受了一下狂风的触感。

  长发人偶面无表情地盯着实时转播的画面,百无聊赖道:“这是当然了,我和螺丝咕姆出马,连模拟宇宙都不在话下,更何况只是模拟一颗星球的地表生态?”

  地球人眼中真实可感的火星世界,野蛮粗犷,没有任何文明的踪迹。

  而在局外人的眼中,却又是另一番神奇壮观的景象。

  齿轮彼此之间严密咬合,链条有条不紊地运作,一环扣一环,由微不可见的颗粒分子一步步扩大积累成了堪比行星的机械圆环,缺口对着的方向,正是那道人类看不见的金色裂缝。

  “反物质军团什么时候过来?我都要无聊的开始转圈圈了……”

  “黑塔,我重新评估了能量监测波动,空间指数和毁灭核能复合率,结论:距离反物质军团入侵,大概还有……631.4个系统时。”

  黑塔随手翻了翻开拓者发给她的剧本,名字叫《火星救援》,怪不吉利的,“虽然很不想听从那个小鬼……啧,我俩随手培育出来的那个剧情‘反派’,是时候可以放出来了。”

  “我们已经对‘反派’的素质和潜能做了多次评估,疑问:这对于地球有机生命的难度,是否仍然有些过大?”

  “怕什么?不还有穹吗?那个虚无令使的马甲挺有意思的,可惜他不让我研究……”

  “此乃人之常情。”

  螺丝咕姆没有过多犹豫,按下了按钮,通知道:“穹,‘墙外’的怪物,已经释放完毕。”

  在无人得知的黑暗角落,一只通身漆黑、泛着冷酷的金属光泽的狰狞生物悄然苏醒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