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00
“臣明正平,叩见陛下!”
“爱卿平身,此次朕唤你前来, 并非是有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想看一下今年进士前三甲的答卷。不知爱卿可有什么看法?”
“臣不敢。”明正平答完之后,便将前三甲的试卷递给了陈公公,再由陈公公转交给皇上。
茅荣郅见明正平还跪在大殿之上,开口嘱咐道:“陈公公,给明学士搬张凳子来。”
转头对明正平说道:“明学士先坐会,等朕看完之后,就劳烦明学士再拿回去。”
明正平听皇上这么说,一时之间竟有些无措:“谨听陛下教诲。”
之后的时间里,大殿之中静悄悄的,除了陈公公刚开始给皇上添茶的声音外,什么杂音都没有,整个大殿有中空悄悄的静谧。
坐在椅子上的明正平有些坐立难安,怎的皇上突然间对这次考生的答卷这么感兴趣。
等茅荣郅看完了前三甲的答卷,便好奇的开口问道:“这三人之中谁是状元、榜眼、探花?”
“回陛下,这三张试卷是这些学子中答得较好的三位,具体的排名还要陛下定夺,不过原本我们几人定的状元、榜眼、探花是按照这试卷的顺序来的。”
“竟是如此,那好,爱卿先退下吧,关于这名次如何,朕心中自有定数。”
等明正平退下之后,茅荣郅心想:怪不得暄王为了这叶胥专程跑来那么多次来推荐,看来这叶胥不仅在吃食上多有研究,在政事上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此次的考题是茅荣郅亲自出题,题目为困扰他多年的边境匈奴问题,这匈奴可恶的紧,时不时的来扰乱边境百姓的生活,题目便是问众位学子,这仗是该打还是任由他放肆。
按理说应该是该打,可现在国库空虚,茅荣轩又刚即位不久,国家尚在恢复期,前期,大军的粮草尚且能够凑出,可后续能不能跟的上还说不好。
这不是有句古话:将士未动,粮草先行。
现在的打仗除了名将之外,打的是后勤,打的也是国家的经济实力。
可现在他们国家正在恢复期,经济恢复刚刚见成色不足,这边是茅荣郅纠结的地方:不打的话,不能任由那匈奴扰乱百姓的生活。打的话,后期的补给还不一定能跟上。
依照茅荣郅的想法是打,可战争受苦的又是百姓,银子不够,除了加重赋税,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毕竟这几千年来都是这么做的。
几番思虑之下,茅荣郅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来解决。
茅荣郅想着这些学子之后也是要进入官场,不如看看看他们的想法。
按照其他两位学子的想法来看,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先休养生息,等国家强大了之后,匈奴自然是不敢来犯。
二人的排名不同也是因为文章词句的华丽,引经据典的次数。
而依叶胥的看法则是要打,现在他们国家虽说是没有之前的强盛,可他们泱泱大国,岂是能容许匈奴来犯。
既然国库空虚,那就从商人手中要。依叶胥的想法是:总归国家总的银子是不变的,既然银子不在国库,那便在商人手中。
在本朝,商人的地位不高,毕竟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对此商人最讲究的便是名声,既然商人需要好的名声,那朝廷便给商人这个名声。
如此一来,国库有了银子,商人们有了名声,将士们有了粮草,边境的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也算是一举多得。
其实,叶胥并不是多么的了解历史,也不是多么懂政事,只不过是看到了题目之后。
他便想起来了自己国家刚成立时,情况比这个危急多了。
那时候刚刚成立的新国家,是同现在的情况差不多:同样是外来国家,扰的边境百姓民不聊生。
与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的:当时是飞机炸弹都有,帝国主义轮番轰炸我国边境地区。无数的百姓被炸伤,甚至死亡。而现在的情况是匈奴在城墙下叫嚣。
我们当时的条件比这个还要艰苦,我们只有炒面,最严峻的时候,能往阵地上送一个苹果都是一等功,某甘岭阵地硬生生的被削掉两米,平均一秒钟两枚炮弹,可是他们硬生生的坚持了下来。
起初,也是有一些不愿意同强大的敌人对上的,可是前辈却下定决心要打,还说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传世真理。
事实证明,伟人的选择是正确的。那时的条件虽然艰苦,可是人民群众与国家一条心。那时的人们捐钱捐飞机,甚至有一名豫剧演员,一年出演了178场,只为国家捐了一架飞机。
叶胥想:虽然现在的百姓不比那时,可现在最有钱的除了王公贵族之外,便是商人。
再者说了,他们现在可是比匈奴要强大许多,毕竟匈奴之前还要给他们上供。
茅荣郅看了叶胥的答卷,心中便有了计较。看来普天之下,最穷的竟然是他这个皇帝。
想到叶胥写的除了皇室宗亲之外,最有钱的便是商人,茅荣郅便打算,先从皇室宗亲下手。
等到了揭晓名次这日,众多学子,排排站在大殿之上,皇上先是打算见见昨日他看卷子的那三人。
皇上给陈公公使了个眼神,陈公公便尖个嗓子喊道:“叶胥、晏鸿羽、荀文林三人出列。”
正谨遵夫子教诲的叶胥,不敢乱看,只得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忽然便听到了自己被叫到,赶忙出列。
“学生叶胥,拜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