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0
就发现自己原本鼓起来的肚子平了下去。
陶青这才意识到,原来他已经生了,就问一旁的叶胥:“孩子呢?”
叶胥见陶青的脸不像之前那般苍白,反倒是有些红润,见陶青面上没有什么, 才开口回答了陶青:“阿姆和阿父看着呢, 他们喜爱的不得了,从一出生就抱着,等他们抱累了, 放在床上后还一直盯着。”
陶青听完这话, 眉眼弯弯, 很是高兴, 对叶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啊?”
“和你一样, 是两个小哥儿,长得很是像你,特别漂亮。”
此时的叶胥仿佛忘记了自己在不知晓孩子性别前,那嫌弃的模样。
陶青听完这话, 脸上的笑容就更明显,随后对叶胥道:“我想看看孩子。”
等叶姆进来时,就把孩子我那个陶青的身边递,让陶青看个清楚,道:“你看这孩子是不是长得好。”
陶青看向孩子的眼中尽显温柔,满是慈爱,答道:“嗯,长得是好。”
第二天,叶胥便去了书院,昨日院长只是说,今日去也无妨,所以叶胥并不知晓院长叫他去是作何。
等他到了之后才知晓:原来是学院中的秀才要考试,过几天要出发去省城考试,因为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参加举人考试,不免得有些紧张。
院长见这些秀才这个模样,便想着让叶胥来鼓励他们一番。
叶胥在书院的学子中很有威望,因为叶胥不仅为人和善,而且知识也很是渊博,有时叶胥兴趣来了,还会给他们讲节课,对于学子们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很是耐心。
院长知晓叶胥在学子们心中的地位,便想着能不能让叶胥给学子们说几句,若是能激励他们一下更好。
哪成想叶胥昨日有事没来,这才拖到今日。
不过现在倒也是来得及,叶胥到时,准备参加考试的秀才们都来了,还有一些准备考秀才的学子也来了不少,他们主要是想听一下叶胥的教诲。
毕竟叶胥身为知州,事务繁忙,他们也不是月月都能见到叶胥,听闻今日叶胥要来书院,消息灵通的学子能来的大都来了。
叶胥准备简单的给他们说几句,主要是让他们不用太过紧张,现在他们还年轻,科举成功也不急于这一时。
若是能榜上有名更好,若是落榜了,那就等下一次,这次能长个经验,就当是熟悉一下科举的流程。
不久后,百姓们种下的土豆也收成了,叶胥听着下面几个县令报上来的内容,脸上的笑容是怎么都藏不住。
他只觉得这些日子压在身上的担子终于少了些,既然百姓们以后能吃饱,那他此次前来楚庭的任务也算是基本完成。
等百姓们将土豆收了之后,靠山的百姓们便可以进山养殖香菇。
日子在忙忙碌碌之中过得很快,马上就到新年。
这也是叶胥一家人来到楚庭过的第一个新年,府中上上下下充满了喜悦的气息。
下人们按照叶姆的指挥将府中装饰的很是喜庆,府中能挂满了喜庆的小红灯笼,院子上的树也没放过。
等到了除夕那天,他们一家人一起守夜,岁桉和岁锦也换上了喜庆的红衣,一人一个虎头帽,那是叶姆亲手做的。
陶青和叶胥一人抱着一个,两人在父姆怀中乖乖的,不哭也不闹,滴溜溜的大眼睛不时的转。
等过了除夕,叶胥便准备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去知府家中拜年。
毕竟他们在楚庭也没有什么熟人,也就叶胥一个顶头上司知府大人,叶胥同陶青商量了一下,二人便打算给知府大人拜个年。
自叶胥来到楚庭任职,知府大人就对他很是宽容,叶胥也知晓知府大人在暗地中帮过他,若非如此,他不可能在楚庭做了这么久,没有一个人来找茬。
等叶胥和陶青抱着孩子到知府家时,知府夫人和知府大人已经坐在会客厅等着了,那模样应该是在等一些小辈来拜年。
知府大人见叶胥夫夫二人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很是惊奇,他只知道叶胥上任时,夫郎怀有身孕,没想到这一眨眼,叶胥的孩子都有俩了。
知府大人对叶胥道:“孩子都已经出生了?这般快!”
“回大人,孩子已经满月。”
“什么时候生的,都已经满月了,怎么没有举办满月宴,我可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你们夫夫二人瞒的可真紧,我愣是一点风声也没有收到。”
叶胥解释道:“阿姆说孩子还小,不方便见人,便没有大办。”
知府当然知道这只是叶胥的托词,具体原因是什么,见叶胥不肯说,知府也就识趣的没问。
其实是叶胥只是觉得若是此时在老家,或者京城,他还可能请几个熟识的老友来家中坐坐,告知他们孩子满月了。
可是他们现在在楚庭,他若是真的大肆举办孩子的满月宴,来的人除了知府大人,还会有许多巴结他行方便的人。
叶胥来楚庭是为民办事,不是来捞银子的。
对于叶胥的想法一家人也都理解就没有大肆宣扬叶胥有孩子的事情。
于是陶青生了一对双胞胎的事情,在楚庭除了府中的下人之外,倒没有什么人知晓。
过了年之后,叶胥就闲了下来,毕竟他的心头大患已经解决。
现在就看接下来还能不能种水稻,若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