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0

 爷俩在斗嘴时陶青在一旁也不说话,见叶岁桉词穷,还是开口道:“夫君就不要逗桉儿了,他还小。”

  叶胥又看了一眼护着孩子的陶青,心中无奈,别说这府中上下有谁敢怪他们,就是连楚庭的孩子也没人能逗得过他们兄弟二人。

  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个护着哥哥,另一个生怕弟弟吃亏,反倒是主动找事的那个可怜孩子,被打了一番还以为是自己错,哭戚戚的来自己家道歉。

  若不是对上两个小家伙心虚的眼神,他都以为真的是人家的错。

  万般无奈,叶胥也只好安慰孩子,说错不在他,是自己没有管教好孩子。

  那小孩果真是年少天真,以为自己要训两个小家伙,还给他们求情,边哭边说:“都是我的错,是我主动找事,我这次来时道歉的。”

  叶胥听完小家伙的话,看向他家的那两个,两个小家伙似乎知晓自己的错,心虚的不敢同他对视。

  叶胥有些心疼的看着眼前这个被打的鼻青眼肿的小孩,无奈道:“我今日不罚他们,你且放心。”

  听到叶胥的保证,那小孩哭着回家了。叶胥看着乖乖站在一起的两个小家伙就头疼,也不知他们是和谁学的,这般猴精。

  听到陶青这话,叶胥打断了思路,咳了一声,对陶青道:“今日朝廷的调令下来,我之后要担任楚庭的知府,所以我们暂时要搬离知州府。”

  陶青听完叶胥的话,有些震惊道:“调令下来的这般快,我还以为要好久呢。”

  “刚下来不久,就被锦儿那个小机灵鬼看到了,问了我一嘴,我便同他说我们要换房子。”

  “原是这样。”

  他就说怎么今日锦儿慌慌张张的说他们以后没有家了,以后不能住在这里,他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原是叶胥升职了。

  调令一下来,叶胥一家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搬离知州府。

  毕竟就是他们对知州府有所留念,但新上任的知州可没有给他们时间来留下时间怀念。

  叶胥和陶青三年前来到楚庭时,除了衣物便没有带什么东西,他们在楚庭待了这么久,现如今要搬离知州府,要搬走不少东西。

  叶姆给双胞胎买的各种各样的小衣服、鞋子,还有陶青和叶姆一亲手给他们做的玩具、衣物什么的,都要带走。

  主要是不仅陶青舍不得扔,两个小的也很是喜爱自己的衣物,说是把这些东西分给弟弟们,他们两个怎么说都不愿意,就是抱着不松手。

  于是叶胥一大家子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搬了家。

  等叶胥将家当安置好后,便召集了楚庭的几位知州,又抱着地形图研究了几日楚庭的山形地貌。

  然后叶胥准备不同的地理位置用不同的法子发家致富,让百姓们的收入更高一些。

  叶胥先是让地形有山的知州过去,告诉他们,百姓们可以靠山吃饭,他们不仅能种水稻,也能种点别的当做外快。

  现在的知州大人在叶胥还是知州时就听说了叶胥弄了一个什么香菇,卖得了大价钱,让他很是眼红,本来他们几个知州管辖的地区,百姓们的生活都大差不差。

  可突然另一边的百姓忽然间就富裕了起来,这让人怎么不眼红。

  知道叶胥可能要将香菇的种植技术交给他们,他很是激动,果不其然,叶胥找了已经有几年种植经验的人去教他们种植香菇的具体方法。

  按照叶胥的想法是:现在整个楚庭有山的村民们都靠山种植香菇,种植的人多了,他们可以自己成立一个商会,到时候他们到手的利润是纯利润,挣的银子也会多一些。

  其余的几个知州,叶胥便让他们多种一些土豆,将土豆卖给酒楼,这样比卖给粮商要实惠一些。

  叶胥自己虽然没有酒楼,但是不代表他家没有酒楼。

  关于叶胥家开酒楼这件事情,还是要从叶父说起。

  来到楚庭的这几年,叶父在府中一直无所事事,之前他在乡下还能务务农,做些小生意,可到了楚庭之后,楚庭也没有他家的地。

  再者说,他一个知州大人的阿父,整日下地,对叶胥的声誉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万般无奈之下,叶父整日在家闲的无聊。

  前两年,他还能陪着岁桉和岁锦一起玩,可现在两人都大了不少,也不需要人随时抱着,而且他们大多数是粘着叶姆和陶青,只有陶青和叶姆有事时,两个小家伙才能想起他。

  叶父在家呆的很是无聊,这些日子总是唉声叹气的,叶胥见叶父这个样子,觉得实在不行给他找个事情做,总是这样对身体也没什么好处。

  叶父之前干的是走商的活计,后来一家人在叶胥的建议下,才改成了做个小生意。

  走商危险指数很高,叶胥觉得既然如此,那就不如让叶父还做老本行,让他依旧做那个小买卖。

  这样不仅能让叶父忙起来,若是他家酒楼中卖些一土豆为主食的食物,还能让百姓种的土豆有销路。

  叶胥打算将土豆和红薯的花样多一些,这样卖的也会好一些。

  叶胥给叶父说了自己的打算后,叶父就自己忙活了起来。

  从选店铺、招人手,到选料等等这些,都是叶父一手包办的,叶姆他们几人全程没有插手。

  叶父甚至预知自己在楚庭做不长久,他还招了一个学徒,在那学徒在自己身边学,想着以后若是他真的离开了楚庭,就让学徒接手这个店。

  对于叶父这个新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