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苇荡

br />
  吃的方面,晨晨也没有要,所以也没有买。

  倒是玄凌因为鞋不太合适,买了一双凉拖和几双袜子。

  本想着身高不够高,穿一双高跟凉鞋,这样出门看起来也好看一些,晨晨的脸上也有光,不会给晨晨丢人。

  但是这双鞋实在是太硌脚了,走不了两步就脚疼。

  换上了新袜子和新凉鞋,倒是感觉舒服多了,这样不管是走多远,应该都没有问题了。

  买上东西之后,就准备在市区转一转,因为没有看过长江,更没有上过长江大桥。

  要知道那么有名的长江大桥,只是在书本上看过,既然来了,那怎么着也得目睹一番吧!

  但是他们人生路不熟,根本不知道方向。

  所以就向路边的一位司机打听,结果那个司机很热心,说是愿意当向导,三个人收了一百五十元,说是带他们转一下南京长江大桥,而且还带着他们参观码头。

  价格不贵,所以他们上了车,司机一路给他们介绍南京的文化,当听说晨晨考上了南京大学,那个司机师傅一连称赞,晨晨是一个可造之材。

  他说就包括南京人都上不了南京大学,就连东南大学能考上的孩子,都是人中之龙。

  这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毕竟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学校,竟然这般有名气。

  饶了一段路之后,司机说前面就是长江大桥,还说上面有好几个岗亭,里面都是士兵把手,这座桥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规矩特别多。

  就包括行人和骑自行车电动车的人,是不准登桥的,逮住就是罚款。

  还有就是不能再桥上乱扔垃圾,逮住一样都是要罚款的。

  这座桥还限时,不能再桥上肆意停留观赏风景,而且也有单双号限制,种种规矩制定了一大堆。

  桥很长,他们拿着手机就是一通狂拍。

  短短几分钟的桥上之旅也算是大开眼界,毕竟在书本上的东西搬到了现实。

  下了桥下一站就是码头,在穿过一排排的梧桐树的时候,司机讲道这些梧桐树都是颇有历史价值的,是经过专门栽种,原因是因为伟人夫妇喜欢梧桐树,所以在大街小巷种满了梧桐树。

  玄凌记得小时候在农村那会儿,那个时候还跟爷爷奶奶在一个院子里居住,那个院子里就有一个很高大的梧桐树。

  年年等到秋天的时候,树上总会落下那些黏腻腻的东西,又粘脚又粘鞋,小时候穿的那双透风鞋,里面经常就进去那些黏腻腻的东西了,她是相当讨厌那些东西的。

  爷爷奶奶倒是很喜欢这颗高大的梧桐树,每年秋天的时候,他们会在树下面捡梧桐子儿,然后晒干之后炒了吃。

  奶奶给玄凌吃过,就吃过一次玄凌就再也不吃了。

  那个梧桐子儿很小,很难拨开,里面就一丁点大的一小点,还不够塞牙缝的。

  虽然吃着挺香,但是相比较瓜子花生而言,还是瓜子花生好吃多了,所以后来奶奶再给她吃,她就不吃了。

  奶奶还怪她吃东西可挑了,不吃这不吃那,曾经还这样训斥过玄凌:“不喜欢吃香的,那就吃臭的吧!”

  这句话过了很多年,玄凌依旧记得,但凡是好话,一句都记不住,一句坏话都能记一辈子。

  所以当看到这些梧桐树的时候,玄凌倒是觉得还蛮好看的,毕竟这在北方是看不到的。

  梧桐树的叶子很大,树形长得也很独特,看起来很有艺术感。

  到了码头,最吸引玄凌注意的是那长得高挑密实的芦苇丛,她就喜欢那种芦苇的毛絮絮在微风中摇摆着身姿的摸样。

  小时候姥爷家里也种着芦苇,姥爷是编席子的能手,每年编了席子拿到庙会上卖钱,当然这都是听妈妈讲起的。

  她从来没有见过,毕竟那个时候她很小,记不住事儿。

  在她的印象里,芦苇荡都是想象出来的,可能电视上才会看到,现在就在眼前。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