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不动如山

  高楷一千骁骑,已战至最后数百人,其余皆长眠大地。

  钟祁连一万兵马,亦然死伤过半。

  当然,李昼大军同样伤亡惨重,只剩下万余人,仍在顽抗。

  梁三郎拨马上前,气喘吁吁道:“郎……郎君,此战旷日持久,士卒皆是强弩之末,若再战下去,恐怕引发大败。”

  人力终有尽时,不可能无休止地打下去,眼下,之所以没有倒下,只是一股心气强撑着。

  但正如一根弹簧,承受的力量终究有极限,一旦超过临界点,便会崩断,到那时候,士卒哗变,便大事不妙了。

  狄长孙附和道:“主上,梁都尉所言有理,不可再战下去了。”

  高楷咬了咬牙,沉声:道:“再坚持半刻时间。”

  两人皆是不解,为何高楷这般执拗。

  不过,那李昼大军同样筋疲力竭,苦苦等待着分出一方胜负。

  杨猛转头吐出一口血沫,只觉周身酸痛无比,不由建言道。

  “主上,既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如暂且撤军,待日后再战。”

  李昼握紧长刀,摇头:道:“高楷兵卒已是强弩之末,只需坚持一时半刻,便能将其击败。”

  “若能擒拿高楷,这陇右道再无劲敌,可传缴而定。留待日后再战,徒增更多死伤。”

  杨猛正要劝说,却见他满脸坚毅,心知动摇不了其心志,不由暗叹一声。

  “久战不利,高楷以万余兵马,硬生生抗衡我等三万大军,足足顽抗一日,其志何等坚固。”

  “再等下去,恐怕也毫无建树,甚至,甚至不利于我等。”

  他远望天色,只觉黑暗中似乎有猛兽蛰伏,直欲择人而噬。

  一阵不安之感,逐渐在心头萦绕,随着时间推移,越发强烈。

  半刻钟后,他实在按耐不住,策马上前道。

  “主上,不可恋战,久拖下去,恐怕遭遇不测。”

  李昼正要回言,忽然面色一变,转头看向身后。

  夜色深沉,唯有沉积的白雪,映照出几分光亮。

  影影绰绰之间,似有千军万马奔来,由远及近,声势迅速扩大,伴随着大地震动,传遍四面八方。

  到了近处,方才现出一面面旌旗,上书一个个斗大的“褚”字。

  “高楷有援军!”李昼瞳孔一缩,观其兵马,足有数万人,不禁面色煞白。

  杨猛亦然惊骇失色,慌忙道:“主上,此地不宜久留,须得速速退去,否则,必然遭遇不测。”

  “对!”李昼骤然惊醒:“鸣金收兵,快!”

  这支援军主将,正是褚登善,他率领一众洮州兵马,直击李昼残军。

  梁三郎面露惊喜之色:“褚校尉,他何时来至?”

  狄长孙思绪一转,又惊又叹道:“主上,莫非您提前安排褚校尉,前来增援?”

  “正是。”高楷淡笑一声:“我虽相信密信所言为真,却也不可能毫无防备,只带三千兵马,深入岷州。”

  “临行前,我已安排登善,统领洮州兵马,前来增援。”

  “若非路途遥远,他早已到达此地。”

  梁三郎、狄长孙二人皆是叹服:“主上深谋远虑,算无遗策,我等钦佩之至。”

  高楷笑了笑:“若能一举擒拿李昼,这陇右道其余诸州唾手可得。”

  可惜,李昼不愧是天命所归之人,即便陷入这等险境,依然沉稳有度,当机立断,指挥残余兵卒,疾速撤离。

  即便高楷领兵追出三十里,仍徒劳无功,未能将其擒拿。

  “可惜了,放虎归山,迟早还有一战。”高楷满脸惋惜道。

  褚登善面带羞愧之色:“卑职无能,请主上责罚。”

  “起来吧。”高楷摇头道:“李昼命不该绝,并非你的过错,不必自责。”

  天命钦定为陇右道潜龙的人,怎会这么轻易就被擒拿。

  李昼可是坐拥四州之地,兵多将广,根基未失,仍有卷土重来的时候。

  只是,下一战,恐怕比这次惨烈得多。

  高楷长舒一口气,朗声道:“传我军令,鸣金收兵。”

  一旁士卒猛然敲响铜锣,清越的声音,穿透四方。

  战场上,幸存的兵卒再也支撑不住,一个个瘫软在地,喘着粗气。

  高楷四下环顾,吩咐道:“将士们作战辛苦,安排下去,这几日一律伙食翻倍。”

  这番话,引来一众欢呼雀跃,感激下拜不迭。

  乱世时节,没有比吃饱喝足更幸福的了。

  “得得!”马蹄声蓦然响起,一员猛将策马奔来,翻身下马,顿首道。

  “末将钟祁连,拜见将军。”

  高楷看他一眼,笑道:“请起,钟刺史勇武过人,今日我可算见识了,果然名不虚传。”<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