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歪打正着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高楷远在千里之外,却仿佛从秋风之中,听到来自兰州的思念。

  他温和一笑,开口道:“传令,全军停步,在此安营扎寨。”

  “是。”

  此刻,他率领三万大军,正来至陇西城外。

  勒马伫立,只见前方一座坚城,横亘在天地之间,一眼望不到尽头。

  虽比襄武、渭源二城略不如,却也是高城深池,易守难攻。

  高楷远望片刻,朗声道:“诸位可有良策拿下此城?”

  强行攻城,耗时费力,为下策,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是最好。

  杨烨拱手道:“主上,城中兵卒不过数千,我等可围三阙一,静观其变。”

  “待城中守卒疲惫、粮草耗尽,李秉必然出城奔逃,届时,我等可以逸待劳,一战而下。”

  这是中正平和之策,众人皆颔首附和。

  唯有殷世师摇头:“主上,陇西为李氏世代经营之地,军民忠心耿耿,李秉振臂一呼,必定死战。”

  “况且,城中早已修筑粮仓,备足粮草,足够数万军民一年之用。”

  “围城之计,旷日持久,绝非上佳之策。”

  梁三郎冷声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说说,有何上策?”

  “三郎,不得无礼!”高楷低喝一声,转而拱手道。

  “殷别驾有何教我?”

  “使不得。”殷世师慌忙说道,“老臣献丑了,不过区区小计。”

  他低声道:“据李府管事交代,夫人杨氏,被李秉掳至陇西,欲轻薄于她。”

  “而杨氏兄长杨猛,丢失渭源之后,便逃至城中,投靠李秉。”

  “老臣愿书信一封,将此事告知杨猛。”

  “此人自诩出身世家大族,最看重礼义廉耻,必然不会坐视李秉侮辱其妹。”

  “待这二人相争,我等可趁乱攻取陇西。”

  这一番“上策”,可谓毒计,驱虎吞狼,令杨猛、李秉二人内斗。

  高楷沉思片刻,颔首道:“就依此策。”

  “有劳殷别驾施为,事成之后,必计一大功。”

  “不敢。”殷世师笑道:“谢主上。”

  事不宜迟,他当即展开帛书,铺在马背上,拿起毛笔一挥而就,顷刻间写成一封密信,交由探马,秘密潜入城中。

  高楷忽然思绪发散:“倘若建一个密探机构,专门搜寻情报,传递消息,倒是省事许多,无需交予探马,大费周章,又极易泄密。”

  探马揣着密信,乔装打扮一番,潜入城中,偷偷靠近杨府,略施小计,将此信送至书房。

  ……

  且说杨猛白日里,受李秉之邀,饮酒作乐,直到月上中天,方才回转前堂。

  他一踏入房中,蓦然眼神一凝,喝道。

  “何方宵小?”

  声音回荡在房中,良久之后,却无丝毫动静。

  杨猛拧起浓眉,一把抓起密信,展开一观,却面色大怒。

  “李秉?”

  “竖子,安敢如此欺我?”

  他一向心高气傲,以名门大家自居,容不得他人蔑视。

  如今,李秉却强占杨氏,罔顾人伦,又将他蒙在鼓里,诓骗于他。

  这无疑触犯了他的逆鳞,当即冲出房门,怒喝一声。

  “管事何在?”

  一个中年管事匆匆跑来,躬身道:“奴在,郎君有何吩咐?”

  “传令,召集府中甲士,与一众骁骑,穿戴甲胄,执起刀斧,随我杀向李府。”杨猛狠狠道。

  管事面色一变,迟疑道:“郎君,不知出了何事,竟与主上刀兵相向?”

  家丑不可外扬,杨猛自不会如实相告,眼珠一转,想了个借口。

  “李秉有谋害先主的嫌疑,我欲发动兵谏,讨个说法。”

  这一番话,却是歪打正着。

  “是。”管事素来知晓他的性子,最是说一不二,不容下人忤逆,连忙领命去了。

  过不多时,杨猛披坚执锐,率领千余精兵,径直冲入李府,不管男女老幼,见人就杀,一时间血流成河。

  此刻正是子时,夜色深沉,不见半点星光。

  一众丫环仆役,手无寸铁,何曾见过战场杀伐,一个个如割麦子一般倒下。

  更有士卒纵火,烧杀劫掠,为所欲为。

  火光冲天,哭喊、求饶、哀嚎声响彻夜空。

  而后院之中,李秉搂着美貌姬妾,正陷入酣睡,听闻异动,猛然惊醒。

  慌忙披上绫罗,赤脚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