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微末小技

  天佑十一年,十二月。

  天近傍晚,广武城外三十里处,高楷策马扬鞭,急声道:“加速行军,务必在天黑之前,赶至广武。”

  杨烨面露忧色,劝谏道:“主上,您昼夜疾驰,不眠不休,又不思饮食,恐怕大损身体。”

  “不如暂且休憩一夜,待明日起行也不迟。”

  “不可。”高楷断然摇头,“三郎身死,广武失守,兰州诸地已然人心惶惶。”

  “若不早日击溃刘耀,夺回广武,恐怕天倾之祸不远。”

  “须知,那赵元谦麾下五万铁骑,正虎视眈眈,不可不防。”

  杨烨眉头紧皱,见高楷形容憔悴,双眼密布血丝,不禁忧虑更甚。

  主上因梁郎将身死,心中自责,悲痛不已,欲为其报仇。

  又逢广武失守,敌将窥视,更心急如焚,失了往日里的冷静从容。

  然而,古往今来,一怒而兴兵、焦躁冒进者,大多兵败身死。

  绝不可让主上冲动行事!

  想到这,杨烨眼神一凝,正欲再行劝谏,忽见一员斥候狂奔而来,滚鞍下马,急切道。

  “禀将军,前方探知,敌将赵元谦,正率军翻越琵琶山,前来广武。”

  诸将闻言,皆相顾骇然。

  刘耀掠取广武,已是如鲠在喉,却又有赵元谦咄咄逼人,眼下局势,诚可谓雪上加霜。

  高楷亦吃了一惊,西凉铁骑,行军竟如此之快,远超他所料。

  他勒马伫立,受寒气一激,陡然冷静下来,沉默片刻,当机立断道。

  “传令,停止行军,在此驻扎一夜。”

  麾下将士皆大松一口气,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昼夜疾驰,实在不堪忍受,个个皆已强弩之末。

  若非高楷身先士卒,不眠不休,恐怕早已怨言四起,军心涣散了。

  杨烨见状赞道:“主上英明。”

  入夜,更深露重,寒气侵人。

  中军大帐中,悬挂一面堪舆图,另有沙盘陈设。

  高楷手持烛火,于图前审视,徘徊不定。

  兰州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唯一门户广武,又遭敌将占据,更有数万铁骑西来,欲置他于死地。

  着实危如累卵。

  稍有不慎,便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连日来,他不仅悲痛三郎阵亡,更时刻思索退敌之策,奈何,敌众我寡,仓促之间,着实无法可想。

  一时间,忧心忡忡。

  杨烨眼见此景,拱手道:“主上,敌军势大,足有五万铁骑,个个骁勇善战,攻无不克。”

  “我等唯有三万兵马,着实相形见绌,难以制衡。”

  “依微臣愚见,不妨抽调渭、秦、成、武四州兵卒,前来应战,解燃眉之急。”

  “不妥。”高楷摇头道,“四州新降,百姓稍安,不可扰乱民心。”

  “何况,这四州兵卒,尚需防御关内道、山南西道来犯,不可擅动。”

  天下争霸,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放松戒备,令强敌有机可乘。

  杨烨面露惭愧:“微臣思虑不周。”

  高楷不以为意:“无碍,关心则乱,我亦忧心此战,夜不能寐。”

  君臣二人围绕沙盘图册,多番推演,却迟迟想不出良策。

  夜已深沉,高楷长叹一声,正欲开口,忽见帐帘一掀,唐检匆匆奔来,躬身道。

  “主上,宇文司工,督运辎重车马,已来至营外,欲向您禀报喜讯。”

  “哦?”高楷面露喜色,忙道,“快让他进来。”

  “是。”

  临行前,他曾密令宇文凯研制兵械,以此对阵西凉铁骑。

  然而,数日来未闻消息,原以为此事难成,没想到,今夜宇文凯突至。

  不知是何喜讯?

  高楷按耐不住,来至辕门外等候。

  过不多时,果见宇文凯率领一支车马,快步而来,见了他急忙拜倒。

  “微臣见过主上。”

  “不必多礼。”高楷一挥手,笑道,“宇文凯,是何喜讯,须得寅夜来报?”

  宇文凯拱手道:“主上一看便知。”

  早有兵卒掀开帘布,将车内之物一一呈现。

  高楷连忙上前一观,仔细垂询,半晌之后,笑容满面道。

  “此战若胜,宇文凯当居首功!”

  杨烨亦然赞叹:“宇文司工,果有大才,堪比鲁班、孔明。”

  “主上、杨长史谬赞了,微臣愧不敢当。”宇文凯羞赧道。

  “微臣微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惟愿略报主上拔擢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