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不违农时
杨烨拱手道:“主上,吐谷浑虽无暇来攻,我等却不可懈怠,须得派人探查军情,以防不测。”
高楷微微颔首,当即派遣斥候潜入伏俟,刺探敌情。
……
且说凉州,姑臧城,谦光殿中,凉帝张雍正召集满朝文武议事。
自从昌松一战大败,他便视高楷为心腹大患,直欲除之而后快。
不光派遣细作潜入金城,寻衅滋事,伺机刺杀高楷。
又厉兵秣马,于白亭戍驻扎,意欲趁王威、高楷二人鏖战之时,一网打尽。
只是,王威这老匹夫虽然接旨,却按兵不动,不知是何情形。
“曹爱卿,王威还未起兵么?”张雍已控制不住怒火。
曹贞手持象牙笏,躬身道:“回禀陛下,据探马上报,王威正整军备战,更请来欧阳炅为主将,想必不日必将兵临兰州。”
张雍怒气稍减,冷哼道:“这老匹夫,若再不起兵,朕必将他和高楷,一同擒拿,斩首示众。”
太子张伯玉温声道:“父皇息怒,王威懦弱无能之辈,必不敢抗旨,我等只需坐山观虎斗即可。”
曹贞附和道:“欧阳炅武力超群,曾征伐高句丽,身经百战,由他为主将,高楷怎是对手?”
“陛下可高枕无忧,静候捷报。”
张雍面露笑意:“如此最好。”
便在这时,一名小黄门匆匆入殿,伏地拜道:“陛下,王威携子来投,鄯廓二州皆已易主,入高楷手中。”
“什么?”张雍勃然色变,“怎会如此?”
小黄毛战战兢兢道:“回禀陛下,欧阳炅兵变,欲谋夺鄯州,王威猝不及防,逃遁出城。”
“高楷趁机兵分两路,斩杀欧阳炅,拿下达化、湟水,全取二州。”
乍闻此事,殿中群臣神色凝固,如坠冰窖,尽皆不敢置信。
太子张伯玉忍不住怒喝出声:“一派胡言!”
“欧阳炅怎会骤然反叛?”
小黄门浑身哆嗦,叩首道:“太子殿下,此事千真万确,奴婢岂敢有半句虚言。”
“王威已至鸿胪寺外典客署,听候召见,太子殿下一问便知。”
张伯玉恼羞成怒,若非身在殿中,早已一剑砍了这小黄门,以泄怒火。
曹贞亦满脸惊骇,如堕噩梦之中。
此番“鹬蚌相争”之计,正是他献予张伯玉,欲博取张雍圣眷,稳固太子之位。
谁曾料想,王威不光未能与高楷两败俱伤,更丢城失地,狼狈逃窜。
而这欧阳炅狼子野心,竟也一朝败在高楷手下,身死族灭,以致鄯廓二州沦落敌手,让他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一时间,曹贞只觉无地自容。
韦师政见此良机,连忙落井下石:“陛下,曹尚书信誓旦旦,妄图一箭双雕,除去王威、高楷二人。”
“如今却事与愿违,损我大凉威严,让陛下颜面扫地。”
“如此大罪,还请陛下重罚,以正视听。”
张雍面无表情:“曹爱卿宵衣旰食,劳苦功高,想必精力不济,可于府中休养些许时日。”
“朝中诸事,便由韦爱卿多多尽责。”
曹贞面色一白,慌忙下拜:“谢陛下体恤。”
群臣皆神色凛然,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张雍轻飘飘一句话,便尽夺曹贞之权,从今往后,百官皆以韦师政为首。
晋王张仲琰嘴角微勾。
张雍居高临下,俯视众人,沉声道:“事已至此,覆水难收,诸位爱卿可有良策擒杀高楷?”
韦师政忙不迭地道:“陛下,鄯廓二州新降,民心必定不稳,我等正可趁此良机,举大军收复。”
“待高楷来援,可兵分两路,夹攻兰、河二州,令他首尾难顾,必能一举建功。”
张雍似有意动,正欲开口,忽见梁烁拱手道:“陛下,岂不闻亚圣曾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如今正值春耕,倘若大举兴兵,必然耽搁农事,以致秋收之时粮草匮乏,百姓饥馁,饿殍遍野,动摇我大凉根基。”
“何况,一怒而兴兵,非明君所为。陛下可待春耕之后,再行攻伐之事。”
张雍沉思片刻,颔首道:“梁爱卿所言有理,那便暂缓兴兵,留待天时。”
群臣齐声赞颂:“陛下英明!”
韦师政面露不忿,却不敢多言。
待诸事已毕,张雍正欲令左右内侍宣告退朝,却见一员宦官小步而来,躬身道:“陛下,吐谷浑派遣使者来朝,言语有要事相商。”
“吐谷浑?”张雍稍觉诧异,“宣使者进殿。”
“遵令。”
过不多时,便见一人亦步亦趋而来,下拜道:“外臣伏运,拜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