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谁赞成,谁反对?

  影子?

  众大臣面面相觑。

  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太对。

  但碍于扶苏的战斗力,一时间也不好说些什么。

  百官群中,霍去病瞪大了眼睛。

  影子?

  啥影子啊,这分明是随便找的一个让扶苏正大光明接管替干活的理由!

  扶苏的来历一直不好解释,也没什么正当理由可以让嬴政把位子交给扶苏,但这个“影子”可就不同了。

  霍去病:(?°??°)这算是共掌一朝么?

  也不知道这么天才的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早朝继续。

  各国派来的使者、说客轮流被传唤。

  最后被传唤而来的,是韩非子。

  回想起历史上韩非子最后的境遇,本着对人才的敬重,扶苏抛出了橄榄枝。

  “你觉得以目前的情况,秦,又有何理由放过韩,放过六国?”

  韩非不由苦笑,六国联军被一锅端的事情他自然是听说了,如此大好的时机,秦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放过...

  扶苏:“这天下分崩离析已经太久了,各国之间的战乱也太久了,这样的日子,只会让百姓置身于水火之中!七国本是同源,却自相残杀,搞得民不聊生,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样的日子,就是你韩非想要看到的?”

  “是用秦结束百年战火纷扰,还是让这战火继续蔓延,你选一个吧!”

  韩非:......

  说是让选,但答案,已是唯一了吧。

  “我知道了,我会劝说韩王的。”

  “只希望秦国,能善待韩地百姓。”

  扶苏:“这点你自然放心,秦,从不会无故对它的子民动手。”

  “多谢...”

  韩非重重一礼,就要转身离去,却被扶苏叫住,“劝降后,若无处可去,就来找我吧,秦地学宫建成,正是缺教书人的时候。”

  学宫?

  教书么……

  “我知道了。”

  韩非再次一礼,孤身离去。

  然而韩非刚走,百官就炸了锅。

  “什么学宫?难道是像稷下学宫那样的?”

  “缺教书人是什么意思?王上他要干什么?”

  “这学宫一事,怎么也没听王上说过?”

  扶苏怒吼:(??ˇ口ˇ?)“安静!”

  看着扶苏手里那已经拎起的板砖,百官狠狠打了个激灵。

  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扶苏:“既然你们想问,那我就将秦未来的几项重要决策给说上一说!”

  “都先听着,有什么意见,等我说完再发表意见!”

  “这第一件事,就是学宫一事。待天下一统,各地将根据地区富庶程度、人口密度等,建设学宫,学宫共分小、中、大三个学部,按照学识及学龄状况面向所有子民进行招生教学!为我秦国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具体详情,事后我会详细列个章程给各位查看。”

  “这第二件事,也与学宫有关。待天下一统,将不再仅限于察举制,另增科举制,以层层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为秦国所用!”

  此言一出,很多大臣都变了脸色,学宫培养教育人才,科举选拔人才,那这让他们怎么往朝堂塞人,瓜分更大的利益?

  几个脑瓜子活络的,甚至想到了之前造纸术和印刷术问世后,那借书抄书的事件。

  什么秦王要看书修身养性,都是假的!那分明是在找教材,为学宫而做准备!

  扶苏的声音继续响起:“最后一件事,六国一统后,文字、度量衡不同会影响秦的发展,所以,王上决定,要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而这件事,李斯,王上说了,就交给你来负责,干好了,就给你转正!”

  李斯顿时一喜,连忙表示自己一定会出色完成!

  “暂时就先这样,其余的,等真正完成一统再依次拿出来讨论吧。”

  “那么现在,以上三事,谁赞成,谁反对?”

  扶苏说着,解下外袍,露出了那健硕的体格子。

  这也是众臣第一次看到,扶苏那衣衫下,藏着的是怎样爆炸性的力量。

  (? ̄??? ̄?):“放心,秦国是讲理的地方,你们可以尽自己所能的拿出‘理’来说服我,无论是哪个‘理’,只要能说服我。”

  百官:……

  见迟迟没有人出言,扶苏有些不悦,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一起上也行。”

  话音刚落,几个年轻的武将顿时耐不住了,他们嘴笨,不会讲文臣那些文邹邹的道理,但他们也有他们的“理”。

  几个人对视一眼,齐齐向扶苏一礼“得罪了!”

 &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