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胡人犯边,佛门修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到佛教,就不得不提它的来源。

  身为儒释道三大修行教门之一,佛教又叫释家,因创始者释迦牟尼大佛的名字。

  释迦牟尼不是大景人而是来自西域,佛教的跟脚也来自西域,不过兴盛却是在东方。传闻佛祖弃西域而至九州,当今天下人其实已经把东传佛教算作大景自己的宗教,与儒、道齐名。

  其中内幕如何,不为后人所知,但陈朝末年各大佛宗为抵御妖国侵掠出了很大的力,僧人下山参军、寺庙广纳难民、仓库开放赈灾,展现了自己理念中的慈悲之心,所以太祖建国之后便承认它是合法的修行三教之一。

  点了韩青等十骑,林渊拜访清音山而去。

  清音寺是国朝北方最大寺庙,香火鼎盛,有修为的人隐约能看出寺庙上空环绕着团团清音和祥云。

  既来佛寺,怎能不去大雄宝殿。

  除了皇宫、各大王府,也就是三教的建筑敢叫殿了,大雄宝殿里面有座大大的佛祖金身,整座殿宇弥漫虔诚、宁静的气氛,来到这里的香客不自觉放缓脚步。

  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枯槁,穿着朴素袈裟但浑身散发一种高僧大德气质的老和尚盘坐在佛祖像下,阖眸掐珠,不与旁边参拜的香客搭话。

  林渊拿过韩青双手递来的线香,用自己的礼仪躬了躬身,插在香炉里。

  就在这时,老和尚缓缓睁开了眸子。

  那双深邃而清亮的眼睛,仿佛历经世事后沉淀了智慧。

  但只少顷,老和尚的眼里情绪露出柔和、慈蔼。

  他缓缓起身,向林渊回了一个佛礼。

  “阿弥陀佛,见过道教道友,多谢敬香。”

  林渊微微诧异,这老和尚方才是闭着眼的吧,怎么知道他行的道礼?

  是长了两颗心窍,还是已经做到心在物外不视自明的境界。

  琢磨了一下,林渊竟然有些看不透他的修为。

  好在老和尚自己介绍了,“老衲清音寺住持,悟尘。”

  林渊恍然模样,拱手做礼,“原来是悟尘大师,久仰大名。”

  北边第一僧,佛教名义上的两位至高法师之一,居然这么贴地气的盘坐在这里念经……

  传闻这老和尚已经几百岁了,与大景太祖是一辈人……林渊心里古怪。

  修行者并不能一直长生不老,也是有岁数限制的,如果打架战斗消耗太多元气气血也会减寿。

  大景太祖当年是八境武修,因为太不惜力,打仗、处理政务都亲力亲为,加上常年负伤,最后只活了二百岁。

  林渊太祖父也是如此。

  要想真正活过千年,青春永驻,既要达到修行体系的顶峰,也要惜力。

  或者,成为纯血妖族,如今成契那些大都只能算妖人后裔。

  听到林渊恭维,悟尘老和尚只是摇头轻笑,不作回答,反而道:

  “道教的道友是愿意老衲引路介绍一番寺景,还是独自游览?”

  “老衲推荐后者,独赏寺中景致别有一番滋味。”

  林渊失笑,也是个挺有个性的老和尚,估计已经猜到了他的身份。

  林渊也不想打扰他念经,拱了拱手,带着一众侍卫去往大雄宝殿后院。

  清音寺后院不小,多年下来已经形成一种可供游客游览参拜的园林——佛寺园林。

  佛寺园林、道观园林,同属寺观园林,两者依据各自的教派属性形成独特却又共通的特点,一般来说,道观园林清幽雅致,佛寺园林禅意深远。

  一个有韵味,一个有禅味。

  逛了一小圈,林渊很意外的看见一位熟人。

  周娴。

  苏州别驾周辰之女。

  也注意到那一行十余人,那位官宦女子脸上讶然一闪而过,带着自己的侍女轻轻行了一礼,“见过世子殿下。”

  林渊半眯的眸子缓缓睁开,上一瞬他以为周娴是被她父亲派来偶遇、说情。

  不过那一闪而逝的惊讶做不得假,至少排除她事先知情的可能。

  林渊点头上前,道:“周姑娘怎么在这儿。”

  长着一双古典精致桃心小脸,看起来美好祥和的别驾之女轻轻一笑,“过几日家父便要离京返回了,小女子趁机多看看京师风物。”

  “清音寺虽然不如元清观难进,但园林却是同样出名的。”

  “这倒是。”林渊点头认可。

  “殿下,我们再一起走一段吗?”周娴露出大家闺秀的恬静笑容,轻轻问。

  两人身后的侍卫、侍女加起来足有十几人,不算单独共处,而且大景民风开放,并不禁止单身男女同游。

  林渊想了想,“好,前面有一禅堂,有占卜老僧,不如去抽一签。”

  求签解签原是他们道教传出的术法,后来被佛门借鉴过去,大多数寺庙是给个香火钱还个安慰话,少有准的,清音寺例外。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