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
北三地的驻军各增加了一万,这其中有从前上过战场的,也有新兵。
韩昼令各地尽快训练士兵,兵部给各地驻军的武器已经在路上了。
“这是为了以后。”韩昼批完奏折,放下朱笔才回答系统。拓跋慎此次出兵准备仓促,应对起来不难。但拓跋慎输了也不会就此罢休的,韩昼要的是彻底把燕国打服。
拓跋慎率八千骑兵驻扎在信州以南,翻过一座山就是夏国。他将八千骑兵分成三队,一队从山下峡谷绕行,第二队翻山直入山难的小镇,第三队走官道。
而他看似是率领第三队走官道,实则翻山偷袭小镇。
但让拓跋慎没想到的是,小镇上早有驻军等着他们。
百姓已经被撤走了,给两军腾出了战场。
拓跋慎冷笑一声,立刻撤兵。
副将不解,镇上驻军又不多,真打起来,他们未必会输。
拓跋慎却道:“正面应敌不过是笨办法。”他要杀夏国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命将士们立刻往官道方向去,与另外一路汇合。
夏国驻军都在小镇上,证明县城军队人数不多,这时候攻打县城,要比攻打什么都没有的小镇更划算。
然而,队伍还没走出几里,就隐隐听见马蹄声。
燕兵望向路旁,数百骑夏兵从林中冲了出来。
拓跋慎无论如何没想到这里会有埋伏,这并不是撤兵的路,而是从小镇通往县城的路。
他这才后知后觉,自己中计了。
然而此时也想不了太多,箭矢从四面八方射向他,他必须全力应对。
跟随拓跋慎的士兵死伤大半,他在几名亲兵的护卫下,突出重围,逃向驻地。
等到了驻地,拓跋慎才顾上询问另外两路的下落,走峡谷的两千兵马回来了大半,他们在小镇上遇到了驻军,两军正面交战,迟迟没等到援军,领兵的参将就赶紧撤兵了。
但另一对走官道的,直到晚上还没消息。
大家都觉得可能是遇上了县城驻军,他们此时赶过去支援,还来得及。
但是拓跋慎却不让去,“夏国将领老谋深算,料定了咱们会去支援,说不定又在官道上安排了埋伏。”
就这样等了一晚上,第二日一早,有士兵快马回来报信,两千骑兵昨日攻城不下,几乎全军覆没。
来报信的士兵浑身是伤,汇报完这个噩耗也晕了过去。
拓跋慎这才让人带兵赶往县城城外去收尸。
“昨日我们明明就可以赶往县城支援的,陛下不许。白白折进去这么多兄弟。”
县城城门紧闭,城外横七竖八的全是燕军的尸体。
收尸之人见状,忍不住牢骚。
另一人忙示意他不要乱说,“这真是奇了,听说夏国只派了五千援军来,加上当地驻军,也顶多一万,怎么哪儿都有他们?”
“是啊,不是说裁军了吗?”
众人不敢明说,但心里对新帝的带兵能力和燕国朝廷的情报搜集能力已经有所怀疑了。
而此时的夏军之内,却是恰恰相反。几位将领刚复盘完昨日死伤人数,不到百人。
“小侯爷真是运筹帷幄,料事如神!怎么就能猜到拓跋慎看到镇上驻军后会选择撤军呢?”
“因为陛下说拓跋慎此人十分自负,他看不上真刀真枪正面迎敌,只想以小博大。”
“那小侯爷又怎知他不会带兵赶往县城支援呢?”
“他不仅自负,而且疑心重,他怕赶往县城的路上第二次遇到伏兵。”
殊不知,驻军加援军人数也是有限的,哪能到处埋伏,除了派去边陲小镇的驻军和路上的伏兵外,剩下的将士都在死守县城。
“果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定安侯对拓跋慎竟如此了解。”
周在星笑而不语,除了陛下给他分析过拓跋慎此人的性格,佟世光和佟歆也和他讲了之前拓跋慎在佟家当马夫的事情。
他当时十分后怕,自己的妻子差一点就要被拓跋慎这狗贼骗了。
而且,拓跋慎日后保不齐还要利用此事,他必须尽快杀了这狗贼,永绝后患。
拓跋慎出师不利,八千先锋军折进去一半。他这才意识到夏国没他想象的那么弱,自己之前有些轻敌了。
于是,拓跋慎没急着再次出兵,而是等待独孤济率领剩下的燕军前来汇合。
独孤济率兵赶往信州时,夏国也有两路兵马正往两国交接的地方靠近,只是靠近的并非信州,而是更西的凉州。
据探子密报两路兵马加起来共有五万之众,拓跋慎心下慌乱。但他此时赶往凉州又来不及,只能让半路的独孤济赶去支援。
如此一来,信州这边还是只有几千人。
这时,周在星率军直逼燕军驻地,两军交战数次。燕军损失惨重,已不足三千。
有人劝拓跋慎撤兵,但拓跋慎有些犹豫,他这时候撤兵,有何颜面面对朝廷上下。
他只能死战到底!
陛下如此一意孤行,将士们都不免生出怨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