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什么情况?

  “嗯?”

  匈奴首领立刻眼神一亮。

  身旁的匈奴士兵们也迅速围拢过来。

  “运粮队?”

  “有多少人?粮食多不多?”

  遇上秦军主力,他们肯定有多远躲多远。匈奴人最忌讳的事就是在正面硬刚秦军,最喜欢的则是偷袭秦军的小股队伍。

  比如运输粮食的队列,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打击对象。

  虽说匈奴已经有不少“肉类”储备粮。

  但是有什么比美味的谷物更好的呢。

  又腥又难煮熟......

  对于匈奴士兵而言,它们只是用来填饱肚子的东西。

  侦察兵立即补充:“人不多,只有三四百,不过粮食车却很多,估计有超过五十辆车!”

  “大首领,这等美事怎能放过!”

  匈奴首领听到这话双眼放光,“没错!迟了就来不及了,绝不能让别人抢先一步!”

  在九峰山里,隐藏着大量匈奴部队,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当下,匈奴首领搓手说道:“秦军的运粮队现在到哪里了?”

  “刚刚过了偏头山,再有几个时辰就会途径这里。”

  “干了!”

  匈奴首领猛拍一下自己的大腿,随即拔出他的弯刀,高声道:“兄弟们,我们饱餐一顿之后立刻下山,拦截粮食!”

  ……

  距九峰山几十里的一个狭窄路口。

  一个几百人的秦军运粮队正慢慢行进。领军将官骑在马背上,眯着眼向远处望去。

  隐约能看到九峰山的身影。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种不祥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

  “呜呜呜~~”

  突地,远处响起一阵低沉凄厉的号角。

  闻此状况,秦将脸上的神情立时变得极其凝重。

  可以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有一条淡黑影子向这里缓慢移动。

  地面好像也有轻微摇晃。

  转瞬间。

  那缓慢挪动的阴影如同疾风吹散烟云迅速接近。

  不到片刻间距离秦军运输队伍已不超过一千米的距离。

  伴随着马踏声和接连不断的怪啸。

  终于清楚看到这支军队的样子。

  个个身披兽皮护甲,头顶装饰着兽骨兽角。

  “敌袭!!!”

  “匈奴人!”

  “匈奴人来袭!”

  …………

  在距离九峰山约两百里的地方,

  北地郡治所——富平县。

  此时,蒙恬正随大军来到此地。每当出征时,他最担忧的就是粮草的供应问题。相比之下,秦军并不像装备简陋的匈奴部队:匈奴军人只携带有少量干粮便可纵马奔袭数百里,其所需食物主要通过沿途劫掠,从而以战养战。秦军却不可效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军开拔后,确保充足的粮草供给成为军中的头号大事,而蒙恬也因此感到异常头疼。当前尚未与匈奴大规模交锋,仅是调动的兵力已近数万人,并伴有大量战马;这种情况下每日粮草的消耗数量极为庞大。即使他所属军队中配备有负责运送武器、辎重的部队,因还要承担武器物资的运输任务,所能携带的食物十分有限,仅够维持几天。

  如需保证携带足够十天用量以上的粮食,那么辎重队伍则过于臃肿庞大,这将极大地影响行动效率。所以,蒙恬预先在这沿途各个城郭设置了中转点,并派遣了一支支运粮队伍分段将粮草逐批从前线基地运输至前方,方式就如同蚂蚁搬家般分散且多次。

  因此粮草供给通道也被看做是整个大军维持生命的关键线路。为保证各转运站安全运转,大部分设于县城内部,配兵守卫。但这也意味着护送粮食的人员只能被削减。

  由于需要不断进行频繁补给运输,如果每次运粮人数过多又距离太长,则运送的粮食量或许根本无法弥补这一过程中队伍本身的消耗。那无疑是雪上加霜。眼看暮色降临。

  眼下军内的存粮已所剩无几,如果再过半个白天还未有新补充物资到位,则将士们的粮食供应将出现问题。但迟迟没有运粮队伍到来的消息,使蒙恬变得十分焦躁。

  当下,他召来了副将来追问:“粮草究竟到哪儿去了?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到达!”副将在慌张之余忙回应道:“请大人勿恼,末将早已派专人去追查,想应该很快便会有信息回报了。”

  蒙恬愤懑不已地说:“从雁门营地至此不过三百里路程,竟拖延至此。”

  未来战线一旦进一步扩展的话,粮草供应工作只会更加艰巨;若继续延续现今状况,岂不会贻误战机!

  副将接着解释说,由于部分劳动力已经被派往建设新的城墙工事上去了,在此情形下的粮队征集人力显得不够充足,故运力有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