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鼎现
乾武十八年元日,凛冽北风裹挟着新年的烟火气息,于破晓时分漫入长安城。
城中百姓们虽还未完全从睡梦中苏醒,但大街小巷已弥漫着别样的热闹氛围。
街边店铺早早挂上了大红灯笼,随风轻轻摇曳,与厚重古朴的朱雀门相互映衬,既有着节日的喜庆,又透着历史的沉淀。
更夫迈着步伐,敲响了最后几记梆子,那声音在寂静的清晨中回荡,也宣告着乾武时代即将落幕,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大明宫在熹微晨光中逐渐清晰,飞檐斗拱似要冲入云霄,宏伟的殿宇错落有致,红墙黄瓦气势恢宏。
麟德殿内,烛火通明,将殿内照得如同白昼。
雕梁画栋间,金龙蜿蜒,云纹飘逸,尽显皇家威严。
地上铺设的金砖光滑如镜,倒映着殿内众人的身影。
李璟祐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
他面庞还带着少年的青涩,可眼神中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今日重开万国来朝的盛景,便是他迈出的重要一步。
此刻,他目光平和又带着几分审视,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偶尔抬手轻抚龙椅上的雕花。
殿中,各国使臣身着风格迥异的服饰,肤色不同、发色各异,他们操着各种语言,站成整齐的队列。
有的使臣身着华丽的织锦长袍,佩戴着璀璨夺目的宝石。
有的则穿着轻便的亚麻布服饰,充满异域风情。
他们或好奇地打量着殿内的装饰,恭敬的向李璟祐行注目礼。
所有人,都想亲眼目睹这位大唐新帝的风采。
可下方的大唐官员们却大多带着漠然。
他们身着冕服,面对这些远道而来的使臣,却提不起太多兴致。
曾经,万国来朝是他们心中大唐繁荣昌盛的象征,是国家强大的标志,每一次盛会都能让大唐的威名远扬四方。
但李承乾却笼罩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
如今,他们觉得这所谓的万国来朝,不过是徒有其表,上不得台面。
在他们心中,这天下,只要有大唐屹立不倒,便足以撑起乾坤,庇佑万民。
为了让那些远在天边的国度使臣能够齐聚长安,参加今日的元日大典,大唐户部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他们承担了使臣们一路的吃穿住行、车马舟楫等所有费用。
从欧罗巴到繁华城镇,从蜿蜒水路到崎岖山路,每一处驿站都为使臣们准备了精美的食物和舒适的住所,每一段行程都安排得细致入微。
只为能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让麟德殿内热闹非凡,让世人看到大唐的雄厚国力与宽广胸怀。
李璟祐坐在龙椅上,静静的看着下方各国使臣依次上前,进贡着一件又一件的贺礼。
油画,黄金,乐器……这些在他国视为珍宝的物件,在大唐丰富的物产面前,却显得黯淡无光。
李璟祐的眼神渐渐失去了焦点,心中的热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冷却。
这些所谓的贡品,对于地大物博的大唐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就如同寻常物件一般,难以引起他的兴趣。
他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思绪开始有些飘散。
就在李璟祐有些昏昏欲睡之际,一个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
卢瑟福,这身材高大魁梧,高鼻深目,卷曲的头发和浓密的胡须透着阿拉伯人的自信。
他身着一袭白色长袍,腰间系着镶嵌宝石的腰带,稳步走上前。
李璟祐饶有兴趣的看了他一眼,卢瑟福心领神会,对着李璟祐微微点头致意,眼神中带着一丝神秘。
随后,卢瑟福回身,挥了挥手,几个身形魁梧的阿拉伯侍从费力地推动着一个被黑布严严实实遮盖的巨大物件缓缓进入大殿。
原本沉闷的大殿瞬间有了一丝骚动,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过来。
刚才还兴趣缺缺的官员们也都来了精神,彼此小声猜测着,这阿拉伯人究竟带来了什么稀世奇珍,竟如此巨大。
有人交头接耳,“这阿拉伯使者如此神秘,莫不是真带来了什么宝贝?”
另一个人则撇嘴回应,“能有什么,再稀奇能比得过咱们大唐的奇珍?”
卢瑟福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走到大殿中央,先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服饰,然后对着李璟祐恭敬的行了一个大礼,用略显生硬但字正腔圆的大唐官话说道:“陛下,此乃我阿拉伯进献之九州神物,还请陛下过目。”
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李璟祐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身子微微前倾,说道:“那就别藏着掖着了,拿出来看看吧。”
“我中华之地,地大物博,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你区区阿拉伯,也敢说给我大唐进献神物?”
言语中带着大唐天子的自信。
卢瑟福并未因李璟祐略带轻视的话语而生气,他保持着礼貌的笑容,再次挥手示意。
侍从们深吸一口气,双手用力一扯,那层黑布“哗”地一下被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