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本官决不与朱元璋为伍

  “应天府的府尹大人,亲自开具商贸路引?”

  “有点意思!”

  陈文的眼里,林昊看着城南的方向,目光深邃且饶有兴致的说道。

  紧接着,林昊又看向陈文,相对严肃道:“告诉我们的特工,这伙人不一般,不能等闲视之,绝对不能跟丢,也绝对不能被他们发现。”

  “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来报。”

  “在我没有下令行动之前,不要惊动他们!”

  陈文应了一声之后,就果断转身传令去。

  林昊目送陈文离开之后,就再次看向这伙人所在的城南方向。

  可紧接着,他又转而看向了当朝皇帝朱元璋所在的应天府方向!

  其实在林昊看来,防北元探子这事,远没有防朝廷派来的暗查钦差值得他重视。

  如果对方是北元探子的话,他处理起来就相当的简单粗暴。

  他会把抓到的北元探子扔去修路,或者是扔去挖煤,总之就是干各种又脏又累又苦的事情。

  而这些北元探子的选择也只有两个,要么活活累死,要么就在累死之前幡然醒悟,成为他林昊的人。

  他之所以会给这些北元探子一个活命的机会,那是因为可以成为探子的人,都是有些本事的人。

  这样的人为他所用,岂不是更好?

  当然了,如果有朝一日他要带兵去倭国征伐的话,他就不会这么仁慈了!

  一想到倭国犯下的罪行,他恨不得现在就造出铁甲舰队,冲过去轰他个三天三夜再说!

  可他也知道,那都是八字还没一撇的后话了。

  可紧接着,他又看向倭国的方向,目光坚定的心中暗道:“不对,应该是‘八字已有一撇’的后话!”

  “只要我这三年在这里打下的基础保住了,这一天就一定不会太遥远!”

  “......”

  想到这里,林昊就不禁再次暗示自己,他必须把朱元璋给防得死死的!

  他之所以希望耗死了朱元璋之后,再和朱棣共谋大事,除了朱元璋太过固执,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之外,还因为他对倭国的外交政策。

  一想到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之中,把倭国定为‘不征之国’,他就更加不想和他共谋大事了!

  可朱元璋也不是那么好防的,甚至防他的难度,要远大于防北元的难度。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不信任自己的臣工,除了后面会出现的,用来对付百官的锦衣卫之外,他还老早就制定了让臣工防不胜防的考核制度。

  除了明面上的考核之外,他还会派遣暗查钦差,随机到各地暗查。

  不为别的,只为了让地方官们不敢乱来!

  不错,

  朱元璋的这套有明有暗的官员考核制度,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副作用也相当的大。

  而最大的副作用,那便是让官员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感!

  当官当得连安全感都没了,还能指望他死心塌地的干?

  不破罐子破摔都算是对得起他了!

  想到这里,林昊就觉得他极有可能中了今年的‘大奖’。

  “应天府的府尹亲自开具路引?”

  “难道,我真的中奖了?”

  “可是,派这么一伙人,来这和珅在世都没办法贪的边城小县,不觉得浪费吗?”

  林昊之所以会这么想,那是因为他早已买通了该买通的人。

  他可以保证,在朱元璋看来,这洪武二年才被常遇春收复的大同县,就是一个穷到贪官来了都得大发善心的地方。

  按理说,他不该把暗查钦差往这里派才是。

  想到这里,他又觉得他们不大可能是朝廷派来的暗查钦差。

  如果他们真是需要低调行事的暗查钦差,又怎么会让应天府的府尹亲自开具路引呢?

  应天府的府尹是什么人?

  那可是正四品的知府大人见了都要低头的,正三品大员!

  让京城的最大地方官亲自开具路引,本就是一件极为不低调的事情。

  哪家的暗查钦差这么傻?

  这和‘此地无银三百两’有什么区别?

  可如果他们不是暗查钦差的话,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了!

  他们要么是和应天府尹有勾连的富商巨贾,要么就是早已在京城混成富商巨贾,且和应天府尹有勾连的北元探子!

  倒不是说应天府尹和北元探子有勾连,只是说他极有可能和北元探子勾连上了,都还被人蒙在鼓里!

  早在元朝覆灭之前,他们就留下了一批精英探子,只希望可以有机会图谋复国。

  这批精英探子混迹各行各业,甚至还有的混进了官场之中。

  时至今日,朱元璋都没能把他们连根拔除!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