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画院考试
能做的便是多写点,引经据典,分析技法,分析历史背景,再升华美化一下自己看这幅画的主观感受。
比如这副“孤山垂钓图”,一看就是清冷,孤独的意境,顾秋白写,“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又比如那副“市井”,“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顾秋白跟着老头练了一手好字,洋洋洒洒,一篇下来端正隽永,顾秋白迅速的完成了试卷,再看其他人,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奋笔疾书,特意关注了一下之前那个晦气的家伙,没想到他写的倒是很稳当,想必也是有点功底在身上的。
顾秋白又检查一遍,没有错字,便迅速的交卷出了考场。
她在院里溜达,翰林图画院很大,院内有一堵墙全是壁画,画的是大庆朝的历史,很是惊艳,刚进门的时候顾秋白就注意到了,此刻正站在那墙边细细观赏。
走着走着,腿上突然撞到了一个东西,顾秋白定睛一看,竟是之前在门口特别引人瞩目的那个幼童。
她赶紧扶起那幼童:“没事吧”
幼童摇摇头,说话还有点瓮声瓮气:“我没事。”
这幼童头带发冠,衣服穿的一丝不苟,表情严肃,嘴角紧紧抿着,一派小大人模样。只是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带着这个年纪的纯真。
顾秋白是提前交卷,想来这个幼童也是,她觉得新奇,便问道:“你题目做完了?”
幼童继续点点头。
顾秋白竖起大拇指:“厉害,你跟姐姐我的速度一样快。”
幼童眼里透着疑惑,他不知道这个大拇指是什么意思,但他没问,只是矜持的说道:“姑娘你也厉害,我看见你在门口...”
他突然紧张的捂住嘴巴,不对不对,这话不能说,太冒犯了。
顾秋白差点要笑出声来,这也太可爱了吧。
顾秋白:“你看见了?不觉得我很凶吗?”
幼童摇摇头,老神在在:“人不可貌相,是他太浅薄了。”
顾秋白赞同的点头:“难怪我们两能提前写完交卷,因为我们都是有素质有涵养的人。”
幼童眨眨眼。
顾秋白伸出手:“那以后我们应该就是同窗了,认识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幼童答道:“我名齐啸墨。”
姓齐?总记得从哪里听过这个姓。
此时钟声响起,要开始准备下一场考试了。见幼童眼巴巴的望着她,顾秋白也报上姓名:“我叫顾秋白,下次再见。”
考场内。
笔试结束后,便是现场作画的考试了。这一场考试有些特殊,多设计了两个大考场。一共有三幅画需要现场画,考试时间有两天之久,三副画的时间任由考生自己支配,交卷后便可以直接去到下一题的考场。
第一幅画的考题是:观音像。
第一场考试着重考验的是“形”,禁用色彩,只可使用黑白两色。
其实这是每次考试的保留节目了,因为翰林图画院为皇家服务,献寿多用神佛。且民间观音像盛行,这也很能考验基本功,观音有三十三位,杨柳观音,乘龙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等等,考虑到要炫技,顾秋白选的是乘龙观音。
整个画面是观音站立于龙头之上,翱翔于云海之间,风吹动起观音的衣袖,龙的威严和观音的慈悲之像组合在一起,画面中有鲜明的对比,更显神圣。这幅画的难点较多,一是观音身后层层叠叠的云海,如何用黑白色一层层勾勒,二是龙身的细节很多,龙的身子需要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更是需要技巧,三是光影关系,既然是云海之中,那阳光从背后来,明暗部要处理好。
整体看来,很像是素描。但下笔之前,顾秋白考虑再三,还是准备把云海简化一些,营造出雾蒙蒙的感觉,毕竟还有另外两场考试,不知道题目如何,还是要留些时间给后面。
思及此,顾秋白全神贯注,开始勾画线稿。监考官正在全场巡视,看到顾秋白在打草稿,摇摇头,乘龙观音很难画,仓促完成后,更难出彩,看起稿倒还不错,还是自视甚高了些,选这么个题目。
没空理会监考官的小九九,顾秋白连画了两个时辰,手都酸了,堪堪完成一半。以后若是她有机会去做考官,必不可能搞这么离谱的考题,限定时间,素描,速写,色彩,一个都不能放过!
又过了半个时辰,天色都暗了下来,顾秋白才堪堪完成作画,期间已经有不少人都交卷去了下一个考场,但也有和顾秋白一样死磕的,终于画完了,顾秋白满意的点点头,便上前去交卷,监考官看到她的画,眼神里满是不可置信,这幅画的完成度极高,明暗部的对比很有层次,比起其他灰扑扑的卷子亮眼得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画纸上有一侧空白是专给考官们用来打分的,监考官在那一侧直接给了顾秋白一个红圈,科举时的红圈是代表极好的意思,在画院也一样。
顾秋白走后,之前与她起冲突的男子也赶紧上前交卷,他阴恻恻的看向顾秋白离开的背影,再看着监考官把自己的卷子盖在顾秋白之上。
天已经完全黑下,顾秋白去到第二个考场,已经有不少人在作画了,其中也包括齐啸墨。第二个考场的考题更注重色彩,题目范围也很大,是:阴雨绵绵,节日盛景。
这倒是有意思,下雨的时候会有什么节日盛景?且一切灰蒙蒙的,还要突出色彩,难度不小。除了花神节以外,顾秋白还没看过其他的节日盛景,决定就画这个。
即使是下雨天,人们也仍然会被节日的气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