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搞定发行

  第228章 搞定发行

  “韩总慧眼!”

  听到韩三评的回答,李辅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只要韩三评这样说,那这事大概就成了。

  李辅一直说请韩三评看看电影,然后又让他看剧本,其实目的都很明确,就是想让韩三评同意他一开始的说法。

  那就是《绣春刀》这部电影,让中影和华策共同发行。

  李辅后面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增加中影同意这件事情的砝码。

  终于,韩三评表态了。

  “中影可以和华策一起发行《绣春刀》,不过这份额,得提一提。”

  说着,韩三评拿起手中《绣春刀||修罗战场》的剧本,在李辅面前晃一晃。

  李辅也很爽快:“那就再给中影五个点,不过这部电影,华策都要发行!”

  再给了中影五个点的投资份额,看似是华策自己的投资份额降低了,只有了45%,投资变少了,那最后的收益肯定也变少了。

  可是账不能这么算,换一个角度来说,中影投资在里面的钱变多了,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影对这部戏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最后在发行的时候,是不是就得更加用心。

  只有把蛋糕做大,那吃东西的人才能吃到更多,这个道理李辅明白,韩三评也明白。

  所以当李辅如此大方,如此爽快的时候,韩三评没有意外,果断接受了李辅的条件。

  说完其他附加条件,韩三评这才开始和李辅讨论《绣春刀》这部电影的发行流程。

  现在的电影发行还没有后世那么多的花样,但基本的就那么几个,在报纸上报道,张贴海报,上电视。

  不过同样一件事,中影来做和华策来做,其效果就是不一样。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上电视。

  如果让华策来做,那最多也就是把报道弄上和华策相熟的京城卫视之中的一些娱乐频道,借着这些娱乐频道来做宣传。

  可是要是让中影来搞,那就不一样了。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大名鼎鼎的央视六公主,不归央视管,它归总局管,而中影和总局的关系又极为亲密。

  中影可以直接把广告打到六公主上面去,并为它做一个专题报道,你说这牛不牛!

  这就是李辅宁愿舍去一些眼前的利益,也要让华策和中影一起搞发行的原因。

  实在是大哥身上的血太厚了,随便从上面学到一些东西,都是未来华策发行成长路上的一大助力。

  和韩三评谈论了一下接下来合作的一些具体框架,剩下的细节就需要下面的人来讨论了。

  这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从中影出来,李辅直接回到公司,把和韩三评讨论的结果告诉李晓萍。

  “我们和中影一起发行《绣春刀》,发行经费我们出40%,中影出60%,最后收益中影拿70%,我们拿30%。”

  关于投入和收益不成比例这件事,李辅没有任何看法,想要跟着大哥身后学习,不得交一点学费吗?

  什么东西都是虚的,只有钱才是真的。

  李晓萍也没有什么看法,在她看来,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她问李辅:“那最后他们需要几个点的发行费?”

  “六个点!”

  听到六个点这个数字,李晓萍呆愣了一下,有些不确定的问道:“真的,六个点?”

  “对,没错,就是六个点!”李辅点点头。

  韩三评还是很仗义的,并没有让李辅一直做亏本的事情,最后只要了华策六个点的发行费用。

  这与张一谋的五个点还有点差距,但李辅已经很满足了。

  要知道李辅当初第一部电影《活埋》找中影发行的时候,中影可是要了十一个点的发行费,《疯狂的是石头》中影要了九个点,《我们俩》中影要了七个点。

  随着公司实力的一步一步增强,华策在中影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这从那不断减少的发行费就可以看出来。

  也正说明了,李辅这两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和韩总只是讨论了一个大概情况,接下来怎么合作的问题需要你们自己去谈,记住我们的目的,我们是去学习的,多找一些机灵的人去,不要白白浪费机会!”

  李晓萍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有了中影这个老大哥亲自带着,要是再搞不出来一点东西来,她可真就无地自容了。

  她是飞机场,没法波澜起伏,但不重要,她还是拍着胸脯保证道:“一定不辜负李总的厚望!”

  华策发行在未来华策的发展之中,将会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性,丝毫不弱于艺人经济。

  如果华策把制片,艺人,发行三块业务都搞起来,只要华策不自己作死,那未来的影视圈,不管怎样发展,都会有华策的一席之位。

  有人问为什么少了一个院线,有两个原因,一是那玩意太烧钱,投入大,回笼周期长,李辅现在没钱搞。

  二是国家不许搞,国家命令规定,院线必须是国有,私人连碰都不能碰。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