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个好苗子
一个教室里面担任临时考官,看着考生们阐释话题。
八间教室,八位考官随机选择,没有什么要去,李辅便随意进了一间教室。
不一会,考核正式开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先进来的是一名男生,叫辛秋金,是徐玲点名重点关注的人。
李辅倒是没有多大的反应,按照流程核对了一下他的信息之后就开始便让他开始了自己的阐述。
说实话,这人的阐述有点空洞,听上去很华丽,讲的也头头是道,但真正的东西,却没有多少。
如果是正常的选拔,李辅肯定给这人一个大大的叉,将这人淘汰掉,可惜不是,他做不了主。
所以他不动声色的看着这人的表演,不一会儿,十分钟就过去了,这人很有礼貌的道了谢,然后退了出去。
下一个进来的人让李辅愣了愣,因为她正是李辅刚才注意到的楚玉贞。
楚玉贞说话的声音不是很温婉,但显得落落大方。
“姓名?”
“楚玉贞!”
“学号!”
“”
李辅一一对照,随后最后对照了一遍楚玉贞的脸,点头。
“没有问题,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老师!”
“那就开始吧!”
“谢谢老师!”楚玉贞冲着李辅点点头,随后把视线看向了摄影机镜头。
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又缓缓吐出,楚玉贞对着摄像机后面的人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摄像机后面一名大三的志愿者看到楚玉贞准备好了之后,马上启动了机器。
“各位老师我,我是考生楚玉贞。”
“今天我论述的题目是,【电影的复叙事结构。】”
“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首次将“复调”的概念从音乐理论引入到小说理论中,是用来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相对于“独白型”叙事的“多声部、对位以及对话”的叙事特点。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运用并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提出“文本的复调”,在探讨小说的新发展以及可能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与实践空间。
这是一个换面演变的过程。
电影创作中对复调叙事的运用,同样会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
相对于《爱情流浪》《启明装》甚至《可爱爸爸的秋天》之类的简单拼凑,李辅导演的“疯狂两部曲”已经是一种有强烈“复调叙事”意识的电影试验。
如果说《疯狂的石头》中各叙事线索还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几乎所有人物、事件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所有情节都围绕一个中心——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引发的“疯狂”——展开。
那么《疯狂的赛车》中这种内在的联系已不复存在——把所有人物联系在一起的不再是决定他们最终命运的必然性,所有事件即使仍旧在同一时间与空间下发生,也不一定要围绕同一个中。
简单地说,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为着不同的目的——赛车手一心安葬师傅的骨灰,毒贩子为完成一笔毒品交易,杀手则是执行一次杀人任务,他们的命运互不相交。
在一个个偶在的当下巧遇,他们的命运也最终纠结到一起:善恶到头终有报。
说到底,世界最终还是归于平衡——这就为电影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生活说话。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复调叙事,不论它看起来有多么荒谬,有多么不可理解,但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有时候可以解释,但大多时候无法解释,不能解释的生活,或许更能代表生活的本质。
我们往往把生活比作一部交响乐,而电影对现实的这种复调式叙述恰恰说明:世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其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离奇的搞笑之作。
或者说:我们的世界充满着黑色幽默。但是电影终究要把理想的生活展示给人看,因为这更符合人们的想象。
《疯狂的赛车》把不同人物的命运置于不同的背景之下,在故事的结尾又让所有元素偶然相遇——我们毋宁说是世界的可能性促成了这最终的相遇。
可以说,近两年异军突起李辅式黑色幽默,以及其复调的电影叙事结构,已经走在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先锋行列。”
“我的阐述完毕,谢谢大家!”
十分钟的阐述,楚玉贞逻辑严谨,吐字清晰,仪态大方,显得十分自信
李辅听后,只有一个感觉:我有那么优秀吗?
当然,抛下那些有的没的,李辅不得不承认,楚玉贞肚子里面有东西。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有东西,能够把《疯狂的石头》到《疯狂的赛车》涉及的结构分析得如此清晰,并且能够完全的表达出来,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李辅已经打定主意,这个楚玉贞,得重点关注。
楚玉贞离开以后,下一个考生进来,有了楚玉贞珠玉在前,后面人说的东西,总给李辅一种乏善可陈的感觉。
但李辅还是按照流程正常的走,两个小时之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