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二个弟子

片场,就此黯然退出。

  在一些港娱小说里,主角都喜欢跑到将军澳圈上一块地,然后就把电视台,制片厂,唱片公司什么的全都搬过去,将那里打造成一个娱乐帝国……

  打造个锤子,净扯淡。这是不可能的事!

  杨叶得到大观片场后,立刻将片场封闭起来,开始搞装修,预计到年底就可以开始对外营业了。

  至于这几个月去哪里拍戏?

  杨叶的做法是……补贴!

  如果那些中小电影公司把电影拿到白杨院线来上映,那么他们在嘉禾片场多付的出租费用,白杨院线可以根据票房成绩给予适当补贴。

  这样的话,在嘉禾排不上档期的电影还是会拿到白杨院线来上映。

  反正也只是几个月的过渡时间,撑过去就行了。

  ……

  杨叶作为华人武术界的精神领袖,他的武馆开张却非常低调。

  “杨氏国术馆”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招生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杨叶的亲传弟子,招生对象是有功夫基础的人。

  男女不限,前提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考验,获得杨叶的认可。

  至于怎么才能获得杨叶的认可嘛……没有方法。

  主打的就是一个有缘。

  杨叶觉得可以,那么你就获得了拜师资格。

  获得了资格,而自己又愿意的话,就需要磕头敬茶,拜杨叶为师。

  杨叶则不收学费,管吃管住,传授其真正的功夫。

  第二种是面向社会人士,有钱即可,称之为会员,无需拜师。

  但收费十分昂贵,一年的会费十万港币起步,其他各种开销另算,普通老百姓是学不起的。

  这主要是杨叶现在没有精力把规模搞得太大,所以就……只赚富人的钱。

  不过,香港富人还是多,杨叶收费这么贵,还没开张呢,就已经有一百多人愉快地来交钱了。

  这钱真好赚!

  不过,这钱他们也不是白交了,其实是非常划算的。

  除了学习基本的武学套路、格斗技巧之外。

  杨叶的国术馆,其实更像一个另类的健身房。

  杨叶事先在港大等高等院校招募了一批学生,经过培训之后,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职业……营养师。

  当然,这职业欧美已经有了,不过……杨叶的养生理念领先这个时代五十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来到杨叶的武馆,学武倒是其次,关键在于科学训练,科学养生……

  会费是贵了点,但绝对物超所值!

  要知道,训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中国飞人苏炳添以前很难跑进十秒,去美国请了个牛逼的教练兰迪·亨廷顿,训练一段时间后,就称霸亚洲了。

  体育比赛,各种记录总是被不断刷新。70年代的奥运冠军,在杨叶原本生活的年代可能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

  为什么?

  难道五十年后的人就是比五十年前的人厉害?

  当然不是,是因为技术的积累,使得人们一步一步开发出新的,更合理的训练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杨叶的国术馆比别人先进的地方就在这里了。

  缴纳会费的人,都可以享受到一些初步的练功教程和营养搭配。

  如果想更进一步,那就需要专业的教练和营养师来进行专业的服务了。

  当然,收费也会水涨船高。

  如果你想要杨叶亲自对你进行训练,那费用……嘿嘿!

  除了上述的亲传弟子和武馆会员之外,杨叶也会收一些特殊的弟子。

  比如……法国女明星伊莎贝尔·阿佳妮。

  在“杨氏国术馆”开张的时候,阿佳妮就亲自到场,并表示自己是杨叶的弟子。

  还现场秀了秀她那花拳绣腿的咏春,这让现场的会员们十分惊讶。

  杨叶后续也准备招些这种弟子来充充门面,装装逼。

  “杨氏国术馆”开张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杨叶一位亲传弟子的拜师礼。

  旧社会讲究“艺不轻传”,“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口春”。

  香港这个社会一切向钱看,旧的传统与新的规则并行,其实早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开馆授徒,说白了就是一门生意,给钱就行。

  杨叶自然照做,收割起有钱人来毫不手软,至于收所谓的亲传弟子,则另有目的。

  说白了就是将那些有前途的人士提前召回麾下,定下师徒名分,以便为我所用。

  而且,当初收下宗由贵做弟子的时候,压根就没当回事。

  现在既然自立门户,开馆授徒,唯一的关门弟子却是个日本小妞,这实在说不过去。

  再怎么着,也得收个中国小妞吧?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