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国产凌凌漆

  “还可以吧,没有亏本!”

  “你的电影公司享誉全球,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先进经验?”

  “国内一些电影也拍的不错,大家互相学习、交流,当然是没问题的。”

  杨叶和老家伙们客套了一番,后面又是北影厂、长影厂、八一厂的领导。

  还有国内一些知名导演,演员,比如姜闻也在,还有凯子哥。

  杨叶很奇怪为什么凯子哥也在这里,照道理他这段时间应该在美国进修电影来着。

  当然,还有曲波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子女,曲淼淼、曲晶晶、曲磊磊、曲毳毳,曲晶晶是男的。

  很快,电影开始放映。

  原版影片是从纽约开始,由留学生含根引出智取威虎山的故事。

  杨叶的版本直接删除了含根的部分,上来就是一个大型的航拍镜头,展现苍苍莽莽,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

  配合着打虎上山的音乐,然后旁白开场:

  1946年,日本鬼子投降后不到一年,中国再次陷入全面内战。

  在东北,土匪趁着战争,浑水摸鱼,烧杀抢掠,扩大势力,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年冬天,部队首长代号203,带着一支剿匪小分队,奔赴牡丹江,等待下一步命令。

  腊月,北风呼啸,交通阻断,小分队历尽艰辛,回到了生养他们的……林海雪原!

  ……

  很快,第一场战斗开始。

  这场戏运用了大量的子弹时间,看得现场的观众眼花缭乱。

  各种子弹三百六十度旋转,人物忽然定格,然后瞬间暴毙。

  虽然没有像原版那样用3D拍摄,追求子弹出屏的效果。

  但是用2D拍摄,镜头更加自由,视角更广,场面其实更加激烈。

  在此之前,国产电影拍枪战就是双方在自己的阵地互射,然后来点中弹的特写镜头。

  再不然就来个壮烈牺牲,煽煽情什么的,哪见过这个?

  所以一个个都看得目瞪狗呆,原来枪战还可以这么拍?

  好在这些人都是有点身份的,不至于失态。

  如果是正常上映,普通观众进场,只怕早就卧槽声一片了。

  尽管如此,也有人在窃窃私语。

  因为他们很想知道,这种镜头是如何拍出来的。

  ……

  之后是杨子荣打虎山上。

  这一段使用了真虎加模型的拍摄方法。

  老虎出场的时候是真虎,一个飞奔的镜头也是真虎。

  后面真的搏斗就是模型了。

  模型是用真虎一比一复制的,用定格拍摄的手法拍,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当然,如果是后世的观众来看的话,限于技术水平,这段其实有点假。

  但是对于这个年代的观众来看,这已经够了。

  看到猛虎跃上树杈,虎爪始终不离杨子荣左右,不少人手心冒汗,精神高度紧张。

  等到杨子荣最后一个滑铲,干掉老虎,众人才松了口气。

  这一下,窃窃私语的声音更大了。

  大家充分意识到,杨叶这部电影,技术太先进了。

  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比如凯子哥。

  凯子哥有一个观点,他认为西方电影里科学精神占主导而欠缺艺术精神,相反亚洲的文化是悠久和深远的。

  这个观念不能说错,但非常的傲慢,在偷换概念,也没搞清楚重点。

  亚洲的文化固然悠久和深远,但不代表亚洲的电影也是。

  毕竟电影这东西,是人家发明的。

  而且电影并非单纯的艺术,它更是一项科技的产物。

  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电影。

  科技的进步也一直在推动电影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而好莱坞最终也倚靠科技制霸世界,将各国电影打得落花流水。

  凯子哥不是嘴上狂,他是真这么认为的。

  其实还没有拍出《霸王别姬》之前,他就已经靠着《黄土地》、《孩子王》在世界影坛声名鹊起了。

  否则怎会被请去担任柏林影展的评委。

  从1990年开始,好莱坞八大公司就轮番请凯子哥去美国拍片。

  甚至好莱坞动作巨星梅尔吉布森还曾经跑到京城跟他磨了几个月,请他拍狄更斯的名作《双城记》。

  然而凯子哥醉心艺术,一律拒绝。

  这也是为什么徐风为了请凯子哥执导《霸王别姬》,三顾茅庐,费了老鼻子劲,才能请到。

  好莱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