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难言之隐

  “陛下可有难言之隐?”王天云低声道。

  朱祁镇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朝鲜一战后,朕打算将郕王的封地改在平壤,你觉得如何?”

  王天云一时语塞,这话他不能接,也不能掺和,他就是个武将,武将只管打仗就好,朝堂纷争,尤其是涉及皇家辛密,作为武将想要活的长久一些,尽量别掺和进去。

  “臣…臣…”王天云额头冒汗,支支吾吾。

  “这里就你我君臣二人,你是朕的身边人,有什么话说就是。”朱祁镇似乎没有看到王天云的表情,又道。

  “陛下早就说过,藩王之害,胜过边患。臣以为与其让他们在国内折腾自己人,还不如将藩王们分封到海外折腾这些蛮子。”王天云字斟酌句道。

  朱祁镇一笑,拍了拍王天云的胳膊说道:“难得你能看的这么透!”

  王天云说的没错,这正是朱祁镇所想的。

  大明再大,经过这近六十年,当初分封的藩王们如今在大明各地繁衍生息,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藩王们现在虽然没了兵权,可依旧是锦衣玉食,奢靡无度。

  朱元璋分封二十五藩王,想着他朱家人能永享富贵,藩王薨逝,嫡子即位,亲王年俸万石,之下分封郡王,每年俸禄两千石,下面还有镇国将军每年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 奉国将军六百石, 镇国中尉四百石, 辅国中尉三百石, 奉国中尉两百石。

  可他没想到的是,这些藩王们简直就是正规的超生游击队,两百多年下来,整个大明的宗室每年光靠朝廷拨付的禄米就占了大明财税收入的一半还多,以至于到了后期朝廷拿不出钱粮给这些藩王们,很多宗室后人因为领不到禄米,活的还不如普通百姓,有的甚至活活饿死。

  朱祁镇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转头问道:“你觉得战后谁适合镇守朝鲜?”

  王天云一愣,随即心中生出些许悲凉,最是无情帝王心,他心中立刻想到可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朝鲜远离大明本土,即使在繁华,也不如大明好。

  谁也不愿意远离故土,跑到这地方来,到这来,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发配。就像那些文官不愿到岭南为官一样。

  “臣愿意!”王天云硬着头皮说道。

  “你?”朱祁镇惊讶道。

  “是,臣为征东大将军,如今战事虽未结束,可要论谁熟悉朝鲜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属臣最合适!”

  朱祁镇何其聪明,他一听就知道王天云想歪了。

  从帝王角度来讲,这等灭国之功,回去后朱祁镇封他王天云一个侯爵都是亏待了他,封个国公都不为过,还有其他将领,至少也是个伯爵。

  可这不又平白给大明增添了不少特权阶层吗?

  王天云不是傻子,在皇帝身边久了,他多少摸透了些眼前这位年轻帝王的脾气。

  他不吝啬,但也不大方,这几年他极力打压士大夫阶层,几乎将他们的特权连根拔起,更别提那些开国勋贵和靖难功臣了,看看如今的朝堂和地方,还有各边镇的领军将领,几乎全部被皇帝换了一个遍。

  那些老军侯和他们家的子弟,也都已经淡出了世人的视野。

  皇帝不想大封特封,更不想滥官乱爵。

  “你还年轻,朕日后平定草原和西域还要用你。”朱祁镇道。

  王天云心中一松,俯首称是。

  可他心里一直有种隐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再明白不过了,不管是侯爵还是国公,都是显贵于人前,皇帝愿意给,他不敢不接着。

  可俗话说高处不胜寒,你显贵了,就要遭人嫉妒,这些人恨不得每天八百双眼睛盯着你,哪怕你无心犯了芝麻粒点的小错,到他们嘴里,能把小事说成心怀不轨,藐视皇权的大罪,到那时你就是有一百张嘴,也难以自圆其说。

  抄家灭门,株连九族,这种事大明朝可没少发生。

  “难,做人真难!做皇帝的臣子更难!”王天云心里苦笑不已。

  “郕王年轻,依朕看还是从勋贵中选一老成持重之人过来镇守辅佐最好。”朱祁镇又道。

  王天云不敢接话了,帝王心,深似海,眼前这位少年天子现在的心思越来越难以捉摸了。

  “以后郕王就藩朝鲜,没有护军恐怕难以震慑当地的豪强。”朱祁镇又道。

  王天云下意识的刚想说,突然他觉得皇帝今天有些不对,可是哪里不对,他又说不出来。

  皇帝今天三番五次提到郕王,肯定不是随口说说,如今又提到了给郕王那小子增加护军,皇帝到底什么意思呢?

  突然,他心里咯噔一下,皇帝刚一进来,就点了杨俊的名字,而如今杨洪父子三人皆在军中,皇帝这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武人抱团,父子都在军中且手握重兵的杨家恐怕……“嘶!皇帝是不是对杨家不满了?”王天云暗道。

  “陛下,臣以为杨洪之嫡子杨杰可为郕王殿下的中军护卫。”

  “哦?为何是他?”朱祁镇笑道。

  “据臣了解,王杰此人行事稳重,作战勇猛,臣还听说此人和巨鹿侯井源交好。”

  有些话不能说的太多,点到为止即可,王天云之所以着重强调杨杰和井源交好,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井源是谁,那是皇帝的大姑父,又曾掌管过东厂,现在又是近卫军的副军长,妥妥的帝王党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