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

然回头。

  他缓步抚过一柄剑、几句诗、一张琴。

  步伐越动,明了的笑意便越明显,月光也从乌云之间露出一角。

  慕秋筠站在古琴旁,双手背在身后,侧身对镜头,姿态自然而放松,仰头望着那一角的月光。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抑扬顿挫,每个字都像落在石头上一样清晰可闻。

  含着叹息的尾音收束了,慕秋筠转回身,镜头缓缓推进,给他做表情特写。

  随即,灯光再次骤暗,同样的曲调第三次响起。

  这一次,慕秋筠仍做着之前的舞蹈,但姿态却有了不同。

  像是凌乱的形内生了骨,一切便即有了支撑。

  一舞毕,慕秋筠在舞台上轻轻喘息,镜头记录着他每一分表情变化。

  他再仰头,此时穹顶的乌云散向四周,露出半轮圆月。

  慕秋筠仰头,目光与头顶的月光相交融。

  背景大屏在此时滴落水墨,溶聚成一方棋盘,黑白交错,棋局已成。而棋盘上方,一颗白子正要落下。

  慕秋筠抬起手,与此同时,屏幕上显出他手臂的投影。

  那颗白子刚好落在他指尖。

  “啪。”

  转瞬手腕翻转,落子无迟疑。

  咚——

  轻轻的,像是石上清露落进静潭的声音。在慕秋筠落子时,舞台也有一滴白色水珠,落进深青色的湖水里,泛起涟漪,越扩越大,随即,整座舞台化为水墨晕染开来。

  源源不断的活水注进,清脆而干净的流水声,将舞台上的墨色荡涤大半。即便仍有几缕深色墨迹拖曳,其间不断生长、盛开的荷花,也渐渐地,将墨迹遮了个干净。

  乌云将开未开,星光却洒下来,到底不再是一轮孤月挂在天边。天幕也变成水墨特效,亮的、暗的,无比清晰。

  慕秋筠拿起登场时的长剑,银光闪落,这一次的剑意却没有初上台那般凌厉,舞姿也看得出是现代古典舞的风格。

  但内里的骨承续了,神便不会乱。就像春江上的月光,一以贯之地照耀着江畔。

  这支简单的剑舞以一个袖手挽剑收束,慕秋筠执剑于身后,面向舞台正前方。

  他手腕一翻,双手交叠,剑尖向下立于身前。

  身板笔直,慕秋筠面向镜头,长作一揖。

  他的揖礼一向好看,这一揖更是郑重。画面足足静止了好几秒,慕秋筠才直起身形。

  他弯唇,露出一个柔和而浅淡的笑。

  整座舞台在这一笑间流水般褪去,最终还是那个干净初始的舞台。

  慕秋筠发间挑染的浅蓝、衣上荷花的淡青,成为为数不多点缀舞台的颜色。

  简单的朦胧白光打下,渐暗,渐出,表演结束。

  观众哑口无言。

  预想中的演技大爆发没有,甚至有没有表演这一环节都有待商榷。但最后那几分钟的镜头特写,又很难不让人认可,这就是一场独角戏演出。

  可一切都太自然太丝滑了,甚至没有给观众做好心理准备的机会。

  各种讨论、争论、辩论,在这时才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一秒内无数条新消息,令后台数据监控人员应接不暇。

  不少人开始细数,这一场演出,到底暗藏了多少元素。

  水墨风的画、黑白子的棋、七弦音的琴、楷转行的书。

  琴棋书画,还有武术。

  搭配《THE ONE》节目中的所有必修项目。

  没有丝毫突兀,结束时也只有意犹未尽。

  不出所有人预料,这场收官彩蛋表演,一跃成为近期最大的讨论热点。

  此前的所有了质疑声烟消云散,除非别有用心者睁眼说瞎话,其余所有观众都一改此前口风,对这场演出赞叹不已。

  一位长年躬耕娱圈点评的博主,在彩蛋结束的当晚,发了一条微博:

  “真正的‘偶像’不是谁自封的,而是观众不约而同认可推选出来的。”

  这条博文毫无预兆地上了搜索前列,不出所料,又引起一阵激烈讨论。

  不只关于慕秋筠,还关于这场舞台的整体表达,流畅而精准的表演,勾起了观众心底按捺多时的声音。

  不过,网络上的嘈杂声音,已经全然不在《THE ONE》学员们的关注范围内了。

  他们正坐着节目组的大巴车,兴高采烈驶向山间的度假民宿。

  山路都是上坡,周围林木茂盛,这个时节,正是阳光最烈、树木最葱茏的时候。

  被关了四个月的学员们全然按捺不住,扒着车窗满脸向往,车内不断响起高高低低的赞叹声。

  “咱们住的地方能有松鼠吗?”

&e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