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3
;尹英的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三。”
“二。”
“yi……”
在殷祝发出最后倒计时的声音,并强硬地要控制着他按下扳机时,尹英终于崩溃了,拼命后退,哭喊道:“一!我选一!”
殷祝松开了手。
他看着这个被自己逼到绝境的孩子,内心五味杂陈。
尹英的哭泣声回荡在空荡殿内,神智昏聩之际,他听到父皇对他说:“抱歉。”
“是因为……宗、宗策吗?”尹英哽咽着,心中盈满了不甘,“父皇,我才是您的亲生儿子啊!为什么,为什么您不在意我,却要处处为了一个外姓人着想?甚至甘愿把皇位和天下都交给他!”
“朕不会把皇位交给他,”殷祝说,“但前面这个问题,如果你一定要一个解释,那它的答案就在朕要你去寻的仙药里。”
他闭上双眼,咳嗽了两声,呼吸声渐轻。
“你走吧,朕乏了。”
尹英一动不动地瘫在地上。
不知过去了多久,他的双腿已经跪麻了。
可他还是不甘心……怎么能甘心!?
他的视线紧盯着那架掉落在地的神机,指尖动了动,几乎就要摸上那手柄。
挣扎许久,最终,尹英还是颓然垂下了手臂。
“儿臣儿臣,既是儿,也是臣,”他站起身来,麻木的身躯摇晃了一下,惨笑道,“父皇不爱我,我却不能不遵循孝道,满足父皇的心愿。”
他咬着牙,躬身道:
“臣尹英……拜别陛下。”
尹英的背影消失在了晦暗的天色下。
亢奋褪去,殷祝着实累得不轻。他躺在床上缓了半天,才疲懒道:“都蹲在上面半天了,你不累吗?”
一声轻响。
宗策从梁上轻巧跃下。
殷祝睁开眼,看到他手中还死死捏着一枚石子,有一角都已经在重压下化为了齑粉。
“陛下,您何至于如此?”宗策说,“就算太子继位,臣大可以挂冠离去,明哲保身。”
殷祝:“这话你自己说了信吗?”
尹家人的疑心病和小心眼究竟有多严重,没人比他干爹更明白了。
宗策没有说话。
殷祝又笑了一下:“你也别太小瞧他了。尹英没对朕动手,还表现出一副被背叛后伤心欲绝的模样,你当真以为,是因为他说的什么父子亲情,君臣之纲?”
他呼出一口气,望着头顶的幔帐,眼神平淡无波,“是因为朕在隔壁提前埋伏了刀斧手,而且在领他过来的路上,还特意叫他看见了。”
正如唐颂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若是能平定乱世,坐稳帝王之位,那他的心肯定是石头做的。
殷祝不会把筹码寄托在尹英对自己的感情上。
因为这场豪赌输了的代价,是他干爹的性命。
尹英不是傻子,他是流淌着尹昇血脉的尹家人,因而他很清楚,其实殷祝从一开始就没给自己除了一以外的选项——于他来说,要么出海,要么死。
他最后的那一番表演,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变相的示弱求全,殷祝已经分不清,也不想区分了。
或许他还想着在半路上搞事情,但殷祝早就让应涣做好了安排,等到唐颂和太子的党羽发现不对时,船队早就已经离开大夏数百里外了。
为了今天这一出戏,殷祝足足谋划了近一年。
算上建造船队的时间,那便更长了。
他了解尹英,如果按照唐颂的性格,他一定会为尹英设计一条最为激进之路,搞不好就是刺杀他干爹什么的,风险虽大,却也是唯一能破局之法。
但尹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这么做的。
尹家人,都惜命。
宗策怔怔地望着躺在榻上,几乎没有力气再开口的殷祝。
明明他早已病入膏肓,甚至在今日前一直昏迷不醒,却提前将棋局下到了百步之后,一环扣一环,步步算计,甚至不惜将自己作为赌注……
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临到头,宗策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陛下,”他跪在榻边,握紧殷祝的手,贴在自己还残存着些许冷汗的额头上,“陛下……”
别离开我。
求您。
可这句话,他始终说不出口。
殷祝睁开眼睛,费力地偏过头去,用食指蹭了蹭他干爹微微颤抖的薄唇,露出一抹浅淡的笑容。
“朕晚上想喝鱼汤了。”他说。
“要你亲手煮的。”
第123章
兴和八年的第一个夜晚,皇城风雪大作。
唐颂在傍晚时,听人来报太子不见人影,眼前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