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
  郑青云啃着饼子转过头来,抽空答话:“今儿运气不好,就遇到这只红腹锦鸡还算值钱,只伤了腿,应该能卖个一两左右。”

  红腹锦鸡体型并不大,没多少肉。但因生得漂亮,外形似凤,一些有钱人家喜欢买来观赏,又或者收藏其彩色羽毛,比寻常野鸡贵得多。

  方竹她们不懂行,只听到能换一两银子,都有些吃惊和欢喜。

  郑青云笑道:“今儿还发现一些脚印,估计是鹿或麂子之类的,那个更值钱。我在它们行经的路上挖了个陷阱,不晓得能不能逮到。”

  陈秀兰把锦鸡放下,不放心地嘱咐:“不管贵还是便宜,自个儿的身体最要紧,可不要为了银子冒险,去招惹那些凶兽。”

  “我知道,都记着呢。”这样的话已经听了不知多少次,郑青云却不觉得烦,认认真真地听着。

  除了锦鸡,郑青云还猎到两只野兔和一只野鸡,野兔也只伤了腿,野鸡却是被大黑咬断脖子。

  “我明天还上山转一转,后天再去县城卖。那只野鸡收拾收拾,自家留着吃。”

  方竹:“行,明天我们再去掰些笋子回来,一并带去县城。”

  “野鸡也能掺着笋子焖,往锅边贴一圈苞米粑粑,可好吃。”陈秀兰也笑眯眯开口。

  “那明儿就这么做着吃。”

  野鸡已经咽气儿,放久了不好。郑青云吃饱饭,就着月色,顺便把它拔毛剖肚,拿棕叶子拴了,挂在梁上。

  夜色渐深,结束一天忙累的人,终于安稳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郑青云又是天不亮就上山,直到夜幕低垂才回家。

  遗憾的是,并没有猎物掉入设好的陷阱,他只带回两只竹鸡和几株野百合,连兔子都没打着。

  不过打猎就是这样,抛开本领,能猎到什么,全看运气。郑青云早就习惯,也没觉得沮丧,只多做了几个陷阱。

  找到两个旧竹笼,将兔子竹鸡和锦鸡分开装着,背上一筐竹笋,郑青云和方竹一早就启程去县城。

  不想在村里太引人注目,他们洗漱完就出发,连早食都没来得及吃。

  进了城,两人花钱买几个烧饼,边走边吃,去西市租了个靠前的摊位。

  不放心方竹一个人在这儿摆摊,郑青云今天也没急着去巷子里挨家挨户敲门,打算先在这边卖一卖。

  红腹锦鸡五彩斑斓,实在引人注目,刚一放下,就有许多人围上来指着笼子问东问西,一听郑青云叫价一两二钱,都不由咂舌,却也没几个人散开。

  郑青云没就此降价,他早预料到这些人出不起价,心想大不了等别的东西都卖完再去大宅子那边问问。

  春笋鲜嫩,一掰就能听见脆响,倒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带着笋衣卖的,价也没喊太高,六文钱一斤,来问的人挺多。遇到某些不依不挠讲价的,搭上一两根,不多时就卖光。

  十六斤多的春笋,刚好卖得九十文。

  两只竹鸡被位老太太一并买走,因着太小,只收了四十文。兔子也卖出去,共计一百一十文。

  临了只剩下最值钱的锦鸡,一直没人愿意出高价。

  郑青云帮忙收摊子,怕方竹失望,宽慰道:“没事儿,我以前常去的有几户人家就喜欢这些稀奇玩意儿,定能卖个好价钱的。”

  “嗯。”

  郑青云拎上锦鸡,领着方竹准备往巷子里走。

  结果刚走出集市没多远,就被人叫住。

  对方是位身着锦袍的中年人,看着斯斯文文的,腰间别着把小算盘,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管事儿。

  郑青云心知有戏,朝对方拱了拱手,方竹不懂行,安静站在旁边没做声。

  “小兄弟,你这锦鸡怎么卖的?”中年人低头细细打量着笼里的锦鸡。

  “一两二钱。”

  中年人收回手,瞪着他:“这么贵?又没几两肉,可不值这个价。”

  郑青云并不松口,“锦鸡贵在羽毛,这只还是活的,一两二钱真不贵。”

  中年人直摇头,“价还是太高,一两我就要了。”

  方竹见中年人眼睛一直黏在锦鸡身上,应该是喜欢的,忍不住开口:“您看这锦鸡毛色多漂亮,腿也只是轻伤,好好养着定能活很久。这东西可不易寻,放院子里又或者送人都有面儿,大老爷肯定喜欢。”

  中年人眉心微动,但还想再磨点儿价下来。

  方竹一咬牙,“这样,您若实在想要,一两一钱卖给您,我们也是蹲了好久才捉着这么一只。”

  “再少五十文。”

  方竹看看郑青云,这才喜笑颜开,“行,看您面善,就便宜卖给您。”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大路边上,双方就把生意做成。

  方竹看着远去的中年人,捏着手里的碎银眉开眼笑,来县城这么多回,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大买卖。

  郑青云垂眸看向拿着碎银爱不释手的人,笑了笑:“有没有什么要买的?”

  “盐剩得不多,得称两斤,还有米面也要买些……”

  二人到铺子里买好东西,高高兴兴坐牛车回村。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