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这么珍贵的种子,怎么可以吃?

  培育稻谷秧苗的事情,交给了张德水以后李兰珍也就不再关注了。

  她原本想着在空间里育好了秧苗,然后,拿出来直接在大水田里插秧就好。

  但是想了一想,还是在桃花源的水田里直接育苗。

  这样可以掌握一下,育苗的温度和时间,以及秧苗的长势情况,还有水稻亩产的状况。

  取得第一个次培育水稻的数据资料,下年再进行调整。

  当张得水把李兰珍告诉他的先集中培育水稻秧苗。

  等到秧苗长出四片叶子的时候就可以起出秧苗,去田里插秧了。

  张德水猜想这样的办法种植水稻,时间要比原来用的短,而且产量应该很高。

  桃花源的人几乎都是和土地打交道了几十年或者十几年了。

  当听到这个办法以后,也觉得这种种植水稻的方法,应该比过去他们直接把水稻种子洒进大田地里,亩产要高的多。

  当太子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整天跟在张德水的身边早出晚归。

  小嘴叭叭叭的一直问着,跟在他身后的苏倍盛单肩挎着一个包,包里随时都准备着笔墨纸砚。

  只要太子一个眼神,他立刻就开始记录。

  刚开始苏倍盛走哪里怀里都抱着一个包袱。

  是韩月梅按照李兰珍教的法子给他用蓝色的粗布缝制了一个单肩背的书包。

  有翻盖,里面还有三个暗格子。

  包包的问题解决了,可是,笔墨纸砚都装在书包里。

  每次在外面需要记录的时候,用毛笔蘸着墨汁在宣纸上书写,很是不顺手。

  经常不是打翻了墨汁,就是在宣纸上撒上了墨汁团。

  后来,李光阳给他只做了一个木头小垫板,做了一个拳头大的木头盒子。

  盒子的盖板是抽拉式的。

  盖板上面一个圆洞,把墨汁从这个圆洞里倒进墨盒里,再用一个木塞子塞紧,墨汁也不会洒倒出来的。

  这样一来,他在外面可以随时记录太子需要的东西。

  昨天晚上,太子临睡觉前还在念叨着。

  皇上派户部的人还没有到,行动太慢。

  说起这件事情,还是太子找了李兰珍,问询了她。

  可不可以让朝廷专管农事的官员,来桃花源里跟着他们学习如何种地,种植蔬菜。

  李兰珍想一想,有利也有弊。

  朝廷官员进来以后,怕就怕他们指手画脚,干涉他们正常的农业生产。

  好处就是,只要他们来个人,跟着从春耕到夏季农田管,秋季粮食收获的全过程。

  他们自行的记录,整理资料,这样两不干预。

  最后,她点头同意,但是她只有一个要求。

  “太子,他们可以来。

  朝廷的官,不管官职多大,到这里来吃住她都管了。

  想问什么尽管问,但是不能干预他们这里正常的农事活动。”

  太子连忙答应了,说他一直会在这里,他们不会干预桃花源里一切农事生产。

  李兰珍在心里咋舌,来了朝廷的人,凡事自己还要小心一点。

  几天过去了,也不见来人,李兰珍还想着,眼看着培育秧苗的几块水田里的秧苗已经长出了三片瓶绿叶。

  朝廷的人还没来,每天太子和他的小太监苏倍盛忙得不得了。

  这天中午人们热热闹闹的都在饭厅里吃饭。

  一边吃着饭,一边小声的说着这一上午自己所做的事情。

  孩子们现在都不和大人坐一桌了。

  我们都是凑在一起,大孩子管着小孩子。

  凑在一起说这一上午他们在学堂里学到了一些什么。

  还有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们又发现了什么奇妙的地方和东西。

  大人们相互说的都是开荒种地的事情。

  这时候韩大忠端着碗站起来吼了一嗓子。

  “跟各位老少爷们,给你们说一声,我们养猪场今天一头母猪生了十三头小猪仔!

  可真是个大喜事呀!哈哈哈!”

  尽管现在饭厅再一次扩大,他这一嗓子饭厅里的每个角落的人都听到了。

  都高兴地欢呼起来,小猪仔生的越多越好,这说明有一天他们可以吃到自己家养的猪肉。

  现在桃花源里所有人已经可以吃蛋自由了。

  原来还是每天早晨,每人一个水煮蛋,太小的孩子就是炖的鸡蛋糕。

  现在早饭的时候,每人有一个水煮蛋。

  中午或者下午的时候还有韭菜炒鸡蛋或者鸡蛋汤。

  腌制的咸鸭蛋他们也时常在吃,不过更多的都是交给

上一页下一页